我國專利訴訟制度之演變—從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新制出發
我國於民國 33 年 5 月 29 日制定公布第 1 部專利法,專利訴訟制度係由民事、刑事、行政訴訟三種訴訟併行之法制,其後歷經修正演變為民事、行政訴訟雙軌制運作,至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自 97 年 7 月施行,就民事訴訟專利權有效性之爭議,規定由民事庭法院自為判斷,加上技術審查官之設置及專利師參與專利訴訟程序,專利訴訟審理專業化大步提昇。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歷經 15 年的實務運作後,再次於 112 年 8 月 30 日修正施行,本次為全案修正,較修正前 41 條增加至 77 條,使專利訴訟審理大幅變動。其中與專利訴訟審判程序有關者,包括修正技術審查官製作之報告書,法院認有必要時,得公開全部或一部之內容(修正條文第 6 條);增訂審理計畫之商定及其違反時之法律效果(修正條文第 18 條);增訂查證制度(修正第 19 條至第 27 條、第 74 條),並準用商業事件審理法之專家證人制度(修正條文第 28 條);另增訂智慧財產權有效性判斷歧異之再審限制(修正條文第 49 條、第 66 條);又為強化訴訟之紛爭解決機能,明文規範更正再抗辯程序(修正條文第 43 條)部分,以上均牽涉專利訴訟制度之演變及影響專利訴訟審理程序。本文就上述修法規定從立法例觀點分別作一介紹,並就實際運用時可能產生之問題,嘗試從實務案例解析,以供未來應用參考,期能有助於專利訴訟新制變革的瞭解。
- 相關連結: https://pcm.tipo.gov.tw/PCM2010/PCM/ebook/book/305/45/index.html
- 智慧財產局刊登日期: 2024.4.23
- 本網站刊登日期: 2024/4/23
化學類專利記載要件審查案例探討(上)————以請求項中使用商標或商品名稱為例
化學類專利記載要件審查案例探討(下)————以請求項表現方式為例
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新制對專利舉發案件審查之影響
由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新制論專利再審查及舉發精進措施
從語言學方法研究美國抗體專利揭露要求──以 Amgen Inc. v. Sanofi 案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