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數界定物之請求項於我國、歐洲、美國、日本及中國大陸的比較研究

隨著技術進展,發展出了新的參數及漸趨複雜的參數,欲理解參數界定物之發明,高度仰賴申請人揭露的資訊,且難以直接認定與先前技術已知物是否相同。同時,歐洲專利局在2019 年大幅修正專利審查基準有關參數界定物之章節。爰此,本文著眼參數界定物有關的記載要件及專利要件共六個主題,對我國、歐、美、日及中國大陸之專利審查基準進行研究。主要發現:物之發明以各種方式界定的明確性及優先次序各國不同,我國及中國大陸規定結構及成分界定為最優先,歐、美無此規範較為開放,日本則以製法界定為最後;歐洲較他國深層地將參數與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技術特徵之間做了連結;各國對於參數界定物之發明是否新穎,皆採用物之絕對新穎性概念且在專利審查基準有專門章節,而我國以原則性規範尚無專門章節。
- 相關連結: https://pcm.tipo.gov.tw/PCM2010/PCM/ebook/book/270/6/index.html
- 智慧財產局刊登日期: 2021.6.16
- 本網站刊登日期: 2021/6/16
探討仿單於藥品適應症侵權認定所扮演之角色──以專利連結相關訴訟研析
專利連結制度下學名藥廠的挑戰及機會──由智慧財產法院民事判決論起
電池電動車之車體結構專利布局分析
淺談我國專利複審及爭議審議新制之修法沿革
我國專利法修正草案舉發程序導入審議計畫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