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異議制度之沿革思考舉發制度之定位

近年各國分別調整核准後專利無效相關制度,其中,特許廳透過數據分析,理解日本整體專利環境的變化,於是開始著手研議、規劃各種具體方案,以突破舊有制度的框架及陳?。其首先將情報提供制度及無效審判制度視為一整體,參考歷年修法及各國制度,將公眾審查制度予以定位,設計出數個方案,於後續分析各方案之優與劣,進而決定恢復異議制度,以提供外界費用低廉、快速且操作簡便之制度,並藉由公眾力量提升專利權品質,保障專利權人及維護公眾利益。在設計新法時,一併確認舊異議制度之缺失,以及異議制度與無效審判制度之法理目的不同,予以區隔。藉由日本異議制度之修法歷程,希冀可做為我國思考舉發制度定位及修法方向之參考。
- 相關連結: https://www.tipo.gov.tw/public/AttachmentORG/231%E6%9C%9F-%E8%AB%96%E8%BF%B0.pdf
- 智慧財產局刊登日期: 107.3
- 本網站刊登日期: 2018/3/27
初探人工智慧作為發明人之爭議(上)──以歐洲、英國及美國為例
初探人工智慧作為發明人之爭議(下)──以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我國為例
探討醫藥專利禁反言──以美國判決為基礎
醫藥相關發明審查基準修正重點及第二非醫藥用途請求項的撰寫與審查之研究
第二醫藥用途發明判決研析——著重在非以新適應症為技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