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採購機關未經廠商同意使用其智慧財產權之損害賠償責任-美國聯邦政府採購及我國法制之比較

摘要
凡未經智慧財產權人之同意而使用其智慧財產權,自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然若政府基於公共利益理由,必須於未經智慧財產權人之同意情況下,使用其智慧財產權,或授權或同意履約廠商使用該智慧財產權,則政府所應負之損害賠償責任是否應有特別規定?又可否免除假處分?履約廠商於知悉政府被提起民事訴訟或被申訴請求損害賠償時,是否有通知及協助政府之義務?本文主要依據美國聯邦法令及法院判決或審計長之判斷予以論述,藉以研究採購機關未經廠商同意使用其智慧財產權之損害賠償責任。
本文先研究美國及我國對於侵害智慧財產權損害賠償責任之規定,就理論基礎檢視其法令及實務,再探討我國立法是否有不同及疏漏之處,本文同時檢視政府基於公益理由之立法是否適合於我國政府採購法,最後,謹提供政府採購法修法草案,建議於修法時一併考量及加列。
關鍵詞:政府採購、專利侵權、智慧財產、採購契約違約賠償
Keyword: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atent infringe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curement contract remedies
- 相關連結: http://www.tipo.gov.tw/ch/MultiMedia_FileDownload.ashx?guid=6c816a20-3768-4133-974c-8899325313d7
- 智慧財產局刊登日期: 2010.10
- 本網站刊登日期: 2011/3/1
初探人工智慧作為發明人之爭議(上)──以歐洲、英國及美國為例
初探人工智慧作為發明人之爭議(下)──以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我國為例
探討醫藥專利禁反言──以美國判決為基礎
醫藥相關發明審查基準修正重點及第二非醫藥用途請求項的撰寫與審查之研究
第二醫藥用途發明判決研析——著重在非以新適應症為技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