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智慧財產權爭端解決」之法律與政治策略探討

摘要
冷戰後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簡稱IPR.﹚為當代知識經濟之主要核心,先進國家亦藉此為獲取強權之利器,並加速推動智慧財產權國際化,自「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簡稱 GATT﹚時代起即逐步將智慧財產權納入國際公約保護,成立世界貿易組織(Word TradeOrganization,簡稱WTO)時更同步訂定「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瞭解書」( Understanding on 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 Dispute,通稱WTO 爭端解決機制,簡稱WTO/DSU),架構起一項多邊爭端解決機制以執行智慧財產權保護並確保國家之競爭優勢。現今以美國為首之先進國家仍始終不間斷地推行其智慧財產權保護政治策略,其影響力擴至全球。
本文?容先介述國際智慧財產權爭端解決與博奕理論之政治策略應用,再分析GATT、APEC、WIPO 智慧財產權爭端解決之政治策略特色,最後分析說明有關WTO 智慧財產權法律「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簡稱:TRIPS)以及WTO/DSU 結構之相關政治策略,綜衍出:當面對WTO 之智慧財產權爭端時,不但須了解WTO/TRIPS、WTO/DSU 之形式法律規範,並應對該規範及操作該規範之政治策略有所了解,俾可進一步擬定適當策略以避免淪為博奕下之「輸家」,並進而尋求互利共贏之結果。
關鍵詞:智慧財產權、爭端解決、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瞭解書、政治策略
- 相關連結: http://www.tipo.gov.tw/ch/MultiMedia_FileDownload.ashx?guid=f83e6c77-2bf8-4bc6-927a-1a53f696d967
- 智慧財產局刊登日期: 2010.10
- 本網站刊登日期: 2011/3/1
初探人工智慧作為發明人之爭議(上)──以歐洲、英國及美國為例
初探人工智慧作為發明人之爭議(下)──以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我國為例
探討醫藥專利禁反言──以美國判決為基礎
醫藥相關發明審查基準修正重點及第二非醫藥用途請求項的撰寫與審查之研究
第二醫藥用途發明判決研析——著重在非以新適應症為技術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