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使用script可是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老二哲學」的生存法則

燕成祥董事長以智慧型掃地機器人展現中小企業驚人潛力,產品銷售席捲全世界。

個案簡介

「發明來自於生活」,發明是為了提升人類生活品質,促進產業經濟發展,但是要將發明技術商品化,落實應用,卻是發明人一直以來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也是政府亟欲協助改善之問題。

這次的專利商品化訪談邀請到台灣智慧型掃地機器人廠商-燕成祥董事長。燕董事長於創業初期,代工美國空氣清淨機,後因廠商部門裁撤,不再下訂單,只好開始尋找其他替代產品,於「夾縫中求生存」。自2002年起,全球第一台掃地機器人公諸於世後,燕董事長看見其未來商機,開始投入研發工作,於今,已成功於夾縫中開拓出一片藍海,產品銷售遍佈全球,成為全球智慧型掃地機器人第二大廠。以「老二哲學」的經營策略,用物美價廉的產品搶攻中下階層市場,運用完整專利布局打通全球銷售市場,成為專利商品化的最佳典範。

燕董事長因長期與發明人有所接觸,了解發明人的困境和問題癥結點所在,故於此次訪談當中,提出了大多數發明人所具有之盲點,希冀能協助發明人之創意發想能夠切中要點、找到伯樂,提升專利商品化成功機率。

智財三原則-打造專利保護網

美國掃地機器人大廠於2002年底,首先推出智慧型掃地機器人,燕董事長帶領的團隊於此時正面臨產業轉型之考驗,先前雖有關於掃地機器人之想法,但因無法預測其技術可行性,因此滯而不前。當第一台掃地機器人問市之後,確認技術是可突破,並且富有市場潛力,給予燕董事長一劑強心針,於2003年起正式投入研發,年底正式出貨。

研發期間投入大量資金於專利迴避設計與申請工作,以避免因專利侵犯而造成難以預估的損失。身為全球第二廠商,依其市場影響力,競爭對手必定於一旁虎視眈眈,伺機打擊,燕董事長落實智財三原則-「認識、尊重、活用」,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態度,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研發成果,全球完整的專利布局,是使其於市場上站穩腳步,競爭者無法動其一根寒毛的強力防護網。

智財三原則
圖一、智財三原則

  1. 1.認識

    代工空氣清淨機時期,從美國原廠得到許多專利實戰經驗,美國空氣清淨機為世界大廠,有龐大的律師團隊為技術做全面的專利檢索,並建議如何進行專利迴避設計。即使有如此縝密的前置工作,產品推出後,還是被競爭者抓到漏洞,陷入專利侵權戰役。最後的結果與原告達成協議,該侵權產品終止生產,由此得知,國際大廠陷入專利戰役中都難全身而退,更何況是本錢微薄的中小企業,必定遍體鱗傷。

    有過空氣清淨機侵權的經驗,讓燕董事長了解專利的重要性,不但只是法律所保障的權利,更是企業間競爭的武器,唯有先打下穩固的專利基礎,未來生長出的市場才能安穩茁壯。

    燕董事長避免挑起訴訟爭端,投注龐大資金聘請美國律師協助專利布局,由於專利檢索和迴避設計耗時又耗力,研發人員無法獨自完成,與具有實務經驗專家合作,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於事業發展初期,實無多餘經費可委外處理專利事務,燕董事長親自於專利局送件,學習專利申請方法,但專利迴避仍選擇與著名事務所合作,因此付出高額費用,但錢當花則用,否則一旦落入專利地雷區,便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得不償失。

  2. 2.尊重

    智慧財產權的核心便是出自於對他人智慧的尊重,每個人都不願自己的研發成果隨意為他人所盜用,工業設計系畢業、長期投入發明工作,燕董事長將心比心,打造智權良心企業。地毯式的專利檢索,除了保護自己,同時也是尊重他人。開發智慧型掃地機器人期間,因無法確認競爭廠商所擁有的專利,第一階段利用研發人員的直覺,猜想對方會申請怎樣的專利技術,先繞道而行,雖已避開大部分專利,但於開發模具之後,將完成品再交予美國律師做更進一步拆解,發現仍有侵權之處。

    律師發現掃地機器人侵犯了美國掃地機器人大廠專利之三個要件,其中之一,具有偵測障礙物感應裝置,可使機器人於撞上障礙物之前轉彎,律師建議可針對「不會」撞上障礙物之特點,修改它為撞上障礙物時後退一下,便閃過其專利地雷區域。

    銷毀侵權模具,雖投注資金均付諸流水,卻是也是另一種必要的投資,燕董事長對於自己的研發能力有絕對信心,不屑複製他人技術,也是所有開發者應有的態度-相信自己實力,尋求技術創新。

  3. 3.活用

    燕董事長於全球市場設下專利天羅地網要來保護自己的技術和市場。智慧財產權現今已成長為獨立市場,利用產權交易開拓更多的專利附加價值。對於燕董事長來說,申請專利並非看中其附加價值,而是回歸其初衷,保護技術不為他人使用。面對侵權,選擇以談判合作取代高額的專利賠償。

    申請專利同時也等於公開技術,是為獨到之處,也是利潤所在。由於其屬地主義之限制,燕董事長於出口國家皆申請專利保護產品,特別是三個重點國家:台灣、大陸、美國。台灣和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對於美國,除了市場考量之外,美國在審查外國申請案件較為嚴苛,時常被駁回,如於美國得到專利權,於其它國家申請可以說是無往不利,可當作磨練石,其它國家如日本、韓國、德國等,也都有專利布局,以此嚇阻不勞而獲者想要搭乘順風車的念頭。

    除保護現有市場之外,燕董事長以前瞻性的眼光,積極著眼於未來市場之開創,但技術創新雖可提升人類福祉,但並非每一新技術都可被人類所適應,如機器人產業於近年才開始為市場所接受,人們仍對其仍保有一定戒心,大多數人還是覺得機器人不如手工來得仔細,對機器人持有觀望態度;故在新創技術之專利化、商品化上,燕董事長主要考量「市場時機點是否適合」方進行專利商品化。雖然公司研發之部分技術現階段尚未能商品化,但燕董事長仍堅持走在技術發展尖端,以證明公司的研發能力,也讓社會大眾認可其實力,提升企業形象。

  4. 發明價值-讓創意變黃金

    「很多的發明王,擁有很多的點子,卻依舊還是個窮光蛋」,燕董事長一語點破許多發明人目前的處境,發明和財富無法畫上等號,如何將創新具有商業價值,是發明人頭痛的問題。

    什麼創意才算是好的點子?燕董事長認為「人們無法捨棄不用」的就是好的創意點子!燕董事長以電視和洗衣機為例,人們無法因為電視或洗衣機壞掉,而選擇回到沒有電視看、衣服要手洗的日子,一定馬上迫不急待就去採購新的機器,因此能讓消費者產生依賴感的產品,對於企業就是一個無限的商機,商品化也就一定會成功。

    至於企業對於發明價值評估考量,主要有二:一是產業化;二是市場評估。

    企業價值評估要素
    圖二、企業價值評估要素

  5. 1. 產業化

    根據燕董事長長期與學術、研發單位合作之經驗,發現非營利之研發單位對於市場之需求較為陌生,他認為技術發展除了考量技術可行性外,成本也是影響開發製造最重要的因素。在掃地機機器人產業,若是一個產品元件成本過高,兩千塊的成本反映於售價最少會提高六千塊,當售價超過一定門檻時,客群就變得非常少,銷售量無法提升,商品化就沒價值,對於企業來說,1塊錢能做到絕不多花0.1塊,但由非營利研發單位,卻只不過多0.1塊,成本認知差距與市場掌握度不夠,是造成了許多非營利單位專利商品化失敗的關鍵因素。

    燕董事長說,掃地機機器人之技術目前已可運用超音波技術進行障礙物偵測,利用超音波偵測裝置,可偵測到距離兩公分之內的障礙物,避免撞牆,現行使用的紅外線偵測器偵測時,最近距離5公分時機器人便會避開,掃地機器人距離障礙物避開時間愈早,沒有清掃到的區域也就愈大,且遇到地毯、黑牆、鏡子等,因紅外線反射率不同,所能偵測到的距離也就不一樣,雖然超音波可改善這些缺點,但裝設超音波偵測裝置的成本始終偏高。

    為了紅外線技術使用的缺點,燕董事長進一步利用紅外線反射原理,將原本只在一台機器人上裝設兩顆紅外線,改良為裝設三顆紅外線接受反射,當第三顆紅外線無法接受到反射光線時,就停止前進,同樣也能達到與障礙物距離由5公分縮短為2公分的成效,且成本可相對降低50%,此技術燕董事長於全球都申請專利,並將與客戶洽談專利授權。

  6. 2. 市場評估

    投入開發新產品前需先調查其市場狀況,燕董事長以日常生活用品為例,便是生命週期長且穩定的投資,市面上很多流行性產品,只是曇花一現的商機,潮流過了市場也就衰退,如企業創新度不夠,易面臨倒閉的困境。

    智慧型掃地機器人目前每年全球銷售400萬台,傳統吸塵器則有8000萬台,未來智慧型掃地機器人勢必全面取代傳統吸塵器,由400萬與8000萬台之間有20倍成長空間,且因智慧型掃地機器人是每天都在使用,與傳統吸塵器一週拿出來吸一次有所不同,由於掃地機器人的使用率增加、而損壞率也就隨之提升,其中的市場成長空間又更是加倍。

    燕董事長公司之市場布局主要在搶攻中、下階市場,而產品之機能與訂價該公司也多元發展,推出低、中、高階產品,企圖以低價優勢使更多的中產階層有機會接觸產品,體驗產品的優點、對產品產生依賴,進而追求產品的高機能,選擇回購高階產品。現今市場接受智慧型產品仍存有疑慮,藉由低價產品,使消費者可以不用考慮價格而買來試用,以此達到廣告宣傳作用,提升市場接受度。

  7. 產學合作經驗

    學術和企業作風與需求截然不同,於合作上必定要先溝通清楚彼此的想法,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前期,雙方必須對於達成的目標有明確共識,依燕董事長的經驗,計畫無法結案,常常是因研發成果不符合彼此的期待,或是權利分配不清,導致與最初的理想不同而僵持不下。

    由於學術單位通常會希望未來能將專利作授權應用,但如企業為共同專利權人,將專利授權一次,就等於多樹立一個競爭對手,雙方立場產生衝突,此時於合作前訂定權利契約就非常重要,討論出雙方皆能接受的成果,以避免因分配不均而傷了合作情誼。

    利用產學合作加速研發效率和品質,透過技術媒合,使現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學校可藉由企業的協助,提升專利商品化的機會與成功率;企業也可利用學校充足的設備與研發人員,提升研發速度與品質,也可減省研究經費,是企業投入研發前值得參考的合作機制。

    榮獲大同大學傑出校友的燕董事長,事業有成不忘回饋母校,積極參與各式講座,分享成功經驗,並協助工業設計系的學弟妹於企業實習,增加實務經驗,參與該公司設計掃地機器人之兩位學生,尚未畢業即有企業延攬人才,大幅提升就業競爭力。

    結語

    專利商品化成功案例之報導,希冀藉由實際案例訪談,呈現產業界活動情況和心得分享,給與各界專利商品化一參考資訊。本次報導之中,燕董事長神采奕奕的分享他的成功之道,除了得知其專利布局之要領,也分享了企業對於商品化的評估方式和產學合作所應注意事項,希望透過燕董事長豐富的實例分享,能給予各界發明人對於未來計畫有所啟發和參考,使發明能夠浮出檯面,有朝一日成為成功案例訪談對象之一,也祝福未來燕董事長能帶領團隊躍升為全球機器人產業之龍頭,開創更寬廣的局面。

受訪人:燕成祥 董事長
訪談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案委由連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辦理
撰稿:連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