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財產權月刊305期

84 113.5 智慧財產權月刊 VOL.305 專利制度對產業智慧財產發展策略的影響 —以工研院為例 專利法公布80週年特集 伍、結語 做事不要先講不行,要先講非成不可,然後想怎麼做。 ─孫運璿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經濟系教授哈斯克爾(Jonathan Haskel)於所著「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臺譯:「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一書中,特別以工研院於 1970 與1980 年代積極投入無形資產的研發,創造臺灣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 做為全球成功創新的範例56。適逢我國專利法公布施行八十週年,成立逾半世紀 的工研院堪稱臺灣產業與智慧財產同步發展的見證者及參與者。 如何借鏡成功經驗,創造臺灣第二個半導體產業,是工研院與國內廠商共同 繼續努力的目標。回顧篳路藍縷的臺灣產業轉型過程,以及工研院智慧財產發展 策略,當可發現智慧財產的法制環境、觀念思維,以及運用模式,均與產業需要 密不可分。專利法與商標法的歷次修訂,一方面係顧及世界趨勢,接軌國際;另 一方面則係因應國內實務所需,與時俱進。而工研院的智慧財產策略亦然;無論 是以市場導向的研發、全生命週期的智慧財產營運、專利AI 分析系統開發、專 業人員培訓、宏觀調控智權質量,乃至三新三跨、無形資產評價融投資,以及結 合業界建立IP Bank,無一不以臺灣產業念茲在茲。 雖然臺灣產業在國際貿易版圖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工研院的智慧財產成績連 續多年位居全球百大。但是,當前局勢卻不容過於樂觀。Covid-19 疫情衝擊全球 供應鏈,貿易壁壘導致世界經濟情勢更加變化難料,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以及數位轉型的新科技方興未艾,國內產業必須持續創新,以維競爭優勢。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我國專利法制如是,工研院亦復如是。身為全球 少數跨多項技術領域的國際級研究機構,工研院秉持「創新、誠信、分享」的行 為準則與紀律,持續推展「全資源經營」57,落實2035 技術策略與藍圖;以市場 需求為導向,創造更多優質專利,發展跨領域解決方案及智慧財產布局,創新無 56 Jonathan Haskel & Stian Westlake, supra note 3, at 226. 57 史欽泰,同註2,頁299。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