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專利」—自行車踏板永續經營再創新契機

 

 

我國是享譽國際的自行車王國,從車架、鏈條、踏板、座墊、輪胎到組車廠形成完整的供應鏈,在全球98個主要自行車進口國家中,其中58國自行車進口市占率我國占前3名,為全球自行車產業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註1]。我國自行車產業生態鏈體系聚落中臥虎藏龍,許多隱形冠軍藏身其中,且多以中小企業為主體,面臨全球化競爭,中小企業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創新、研發升級轉型,建立差異化產品,以提升市場競爭力。

案例公司是全球頗負盛名的自行車踏板大廠,創立迄今超過40年,在物聯網來襲的世代中,研發出智能功率計腳踏及搭配可模擬各地賽事訓練的虛擬智能騎行台,建立虛實整合之應用情境,藉由「堅持創新」與「重視智慧財產權」的理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仍能持續推出創新產品,並運用專利與商標及創建自有品牌,遏阻仿冒者快速侵蝕商機 ,讓案例公司奠定永續經營的根基,不但成為U-Bike指定選用踏板,也讓其與眾多車廠商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更多次獲國際自行車展創新設計獎。

「堅持創新」化危機為轉機

自行車產業多年來經歷數次產業興盛與沒落,在產業衝擊中,企業如何結合本身技術優勢及市場需求,開創新世代產品,成為企業存活的關鍵。我國自行車產業多為機械加工業者,企業規模普遍不大,因此若於研發投資上較無著墨,在面臨產業削價競爭的危機時,經常面臨束手無策,難以招架之困境,最後甚至黯然退出市場。

案例公司創立以來,以研發、生產製造自行車踏板為主,一直以來由董事長親自帶領進行技術研發,案例公司認為「研發」是最大的競爭資本,因此案例公司不斷改良產品線,從傳統的踏板到追求踏板輕薄、具備功能性、再進階至生產競賽型踏板,及近期的電子踏板結合虛擬實境的騎行台。且自1984年開始,案例公司即提出專利申請及商標註冊,希冀藉由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避免在短時間內遭遇不肖業者抄襲技術與商標,以延長產品在市場上的獲利時間。

「智慧財產權」保護公司品牌及技術

案例公司將創新研發視為命脈,並且重視智慧財產權,認為專利與商標同是公司生存的保命護身符,也是市場競爭的利器,「專利」更是案例公司爭取訂單的一大助力。案例公司表示,公司主力市場在歐美地區,而歐美客戶相當強調專利權,每次洽談合作時,第一個問題都是產品是否擁有專利保護,即便在國內,自行車大廠也會要求供應商供應的零組件需要具備專利,避免產品在全球市場銷售時,因為零組件之專利爭議,影響產品之市場銷售。因此在專利布局上,案例公司除於國內申請外,也會同時在產品製造地、進口地、銷售地及行銷地包含美國、歐洲、中國大陸等地區進行專利申請,讓客戶可放心的優先選擇與案例公司採購、簽訂合約。

而當遭遇智慧財產權被侵權時,更可藉由完整的專利、商標保護網,讓案例公司採取積極的措施,主動出擊對侵權者提出警告或發起訴訟。2015年曾有不肖業者企圖仿冒案例公司所註冊商標的專利商品,並在網路平台上出售自行車零組件,案例公司對此先發出侵權警告信函,但侵權者並未進行改善,故案例公司旋即提起訴訟,最終該侵權業者敗訴並登報道歉,成功遏阻仿冒者侵害公司之商標及專利,避免侵權者生產劣質產品造成公司商品形象受損。

「爭取政府資源」跨越技術瓶頸

在面對中國大陸自行車產業的強烈削價競爭下,不願加入紅海競爭的案例公司,運用先進材料(如:碳纖維、碳合金等),發展更高端且具備特殊性能的踏板,在產品發展上,過去踏板只能發揮讓驅動腳踏車前進的功用,隨著科技進步,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日漸成熟,各項新科技帶來人類生活的極大便利,案例公司開始思索如何在踏板上運用這些新科技,並迎合消費者對健康與安全的需求,研發打造新世代的產品。由於案例公司之研發能量向來只專注在機械領域,如何尋找電子、電機、資訊軟體領域的資源或人才加入,共同發展新產品,成為技術發展的重大挑戰,為了提高專利商品化的成功機會,案例公司透過申請政府研發補助,成功取得SBIR、CITD之補助經費,讓公司更有信心投入研發,降低研發可能帶來的風險。

透過政府計畫的補助,案例公司敢於從事新領域的研發,並引入智慧化生產設備,讓創新研發得以結合先進設備,投入踩踏功率踏板、電子踏板等專利技術,讓騎乘者在騎車時可以蒐集個人騎乘的出力功率,並將資料利用無線技術傳輸到手機APP或智慧型手錶上,讓這些數據透過圖表化呈現,騎乘者可以即時掌握自己的騎乘狀態,修正騎乘姿勢,提升運動或訓練的成效。

為發展技術的附加價值,創造產品應用情境,案例公司更開發智能騎行台,透過Google地圖提供的路線、海拔資訊,利用APP結合實境資料,並透過騎行台之結構設計與APP程式作動,模擬全球各地的平地、丘陵、山路等地形,讓騎乘者彷彿置身全球各地之車道與風景中,完成騎遊世界各地的體驗,這項產品也成為自行車選手進行訓練的最佳利器。藉由案例公司長期累積的零組件生產技術為基礎,整合資訊技術,並搭配品牌形象,快速打開市場知名度,讓全球客戶紛紛前來尋求合作開發,讓案例公司走出微利競爭的困境。經歷數年的軟硬體整合,讓案例公司蛻變轉型,衝破傳統產業的束縛,創造產品差異化,藉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維持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高價值專利及商品化布局策略

在研發階段,當研發構想產生後,研發團隊會先行試做,並進行產品驗證,當確認構想有機會轉化為產品,且有機會進行量產、創造生產價值時,即會進行專利申請及布局。「專利是否能商品化、帶來經濟價值」是案例公司決策是否申請專利的圭臬。在專利布局上,案例公司堅持不做投機性的專利,每一項專利都會與產品關連,帶來經濟收益,而且也希望專利都可以成為市場攻防的利器,一旦發生訴訟時,要能發揮保護公司技術的功效。

在請專利事務撰稿前,即先要求就申請技術範圍進行專利前案檢索,並針對檢索結果與案例公司商討申請策略;若發現技術可能與他人專利重疊,公司會採取技術迴避,思考是否有其他替代性方案,避免形成技術侵權;若發現產業中尚無其他人投入該技術之發展,則會與專利事務所商討如何盡量擴大專利布局範圍,讓公司技術可以在該領域中形成一屏障,塑造公司技術之獨特性。

對於專利撰稿品質案例公司也有高標準的要求,因此在專利事務所選擇上,會就其專業性、服務熱忱、撰稿品質等進行評估,因此40多年來案例公司也更換過數家事務所,直至目前合作之事務所,在整體服務水準上達到案例公司要求,公司才能放心地將專利申請、專利管理等事務交付予其處理。案例公司在與此專利事務所合作期間,專利事務所除了提供專利申請服務外,也會依據案例公司產品/技術領域,定期檢索專利公報中相關之專利資料,並傳送予案例公司,作為公司技術發展或專利布局規劃的參考;此外,由於案例公司長年來累積之專利申請數量已逾百件,但公司內部並未設置專利管理的專責單位,以往很難全面性掌握公司擁有專利之全貌,而在此家專利事務所的協助下,案例公司建立了專利清單,讓公司清楚掌握擁有的專利現況,作為各項技術開發時援引原有技術或規劃專利布局之重要參考資訊,透過專利清單,讓案例公司更全面性的掌握專利資產及布局策略。 

結語

因消費習慣及製造外移等大環境,侷限傳統產業獲利空間及轉型創新的意願,創立超過40年的案例公司身為全球大型自行車腳踏板生產商,由於對於「專利」的堅持,只能堅守「創新」一途,因此積累了厚實的無形資產實力,可以維持與國際自行車大廠的合作機會,藉由定期審視技術研發專利布局成果,讓公司可以開放心胸思考、聆聽市場聲音、擁抱新科技,為產品找到全新的應用,並創造新的附加價值,打破傳統產業的桎梏,藉由品牌行銷成功將專利技術商品化,成為傳統產業中的浴火重生的最佳典範。

受訪人:陳忠義 董事長、呂明貴 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