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式創新—發明專利布局全球,拓展市場打前鋒!


 

「人與物的遙控連結系統」(簡稱CHT)這個名稱,乍聽之下會讓人誤以為是物聯網技術下的產物,在智慧家庭風潮盛行的當前,這個產品會讓人直接聯想到「不就是市面上常見的小米、APPLE公司智慧家庭產品」嗎?如果您也這有樣的錯覺,那就大錯特錯了!

這次專利商品化成功案例訪談,我們來到一家過去從事電容器產銷的台股大廠,它在轉型過程中,摒棄了過去低利的產品,投入破壞式創新,發展CHT,只要透過一個遙控器,便可連結控制家中的各種用電裝置,建構智慧家庭,其中電源管理接收器、鎖具、CHT的階層式控制架構及遠近授權方式等相關技術皆已申請專利保護。讓想改變生活空間機能的消費者,可以用更省錢的方式,便可走入安全、可管理、且便利的智慧家庭生活。

在研發過程中,案例公司集結不同年齡層及背景的菁英組成研發團隊,以「尋找人類的秘密」為出發,創造在科學文獻、專利中無法找到的創新發明;為保護大量的創新發明,案例公司打破慣例,在進行專利申請時,由內部專利工程師直接完成說明書撰稿,同時進行多國專利布局,力求公司之發明創意構想可以透過專利取得周全保護,讓每一張專利證書都可以發揮其真正的價值,而非只是閣樓上的林布蘭。

創新三元素:便宜+附加價值高+便利性,突破現有科技的框架

在2000年之前,案例公司於被動元件技術上領先群雄,股價曾突破200元大關,但當年案例公司未有利用專利保護技術的思維,因此該項技術優勢很快地被同業追上且在不斷削價競爭中,公司身陷紅海而市埸被迫轉向中國大陸。

在2014年,為了脫離產業惡性競爭,公司決定回臺灣發展,希望可以在國內建立一永續經營的產業。經過多年的產業歷練,察覺臺灣製造業多以降低成本達到獲利目的,而歐美企業則高度重視創新,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來增加獲利空間,因此決定進行公司轉型,變身為專注於創新研發與專利布局的設計公司,並以設計「世界獨一無二、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為宗旨。秉持此宗旨,研發團隊不斷地「尋找人類的秘密」,從生活中找出各項可以研究的主題,舉以下舉3個例子說明:

首先以智慧家庭為例,在2014年時物聯網已相當熱門,家庭用物聯網購置費用不低,裝置設定複雜且須重新佈線,各廠牌產品間有不相容等問題,一般消費者根本無法也無能力負擔,經案例公司研發各項軟、硬體專利並結合物聯網技術開發CHT,以更低廉的成本、更方便的操作,提供高附加價值的物聯網智慧家庭解決方案。CHT也可應用在學校,讓校園的警衛、工友在上下學時段開關學校各空間的門鎖及鐵捲門時,無須再背著數十把鑰匙及遙控器,亦能控制校園中各空間的電源管理。包括其他公共建設、大型建案、工廠、商辦、賣場等,也能有效推廣應用。

其次是電流量測裝置,汽車、摩托車的電瓶,或是生活中的許多使用電池的用品,常常無法得知剩餘電量或可使用的時間,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若突然沒電,會造成困擾;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發團隊著手進行相關研究,過程中之瓶頸,即在評估汽車使用電量時,如汽車啟動過程的電流屬於瞬間放大,一般通用的電流量測裝置無法精準量測這樣的大範圍的電流,所以研發團隊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打破電流測量的既有技術,讓測量電流的安培數範圍,從1~3,000安培都可以精準測量,計算電瓶的可用壽命及時間。此項發明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案例公司已申請多國專利進行保護。

第三個例子是智慧烹煮技術的創新,讓掌廚者自行選擇菜餚名稱及設定食材各項參數後,料理機便可自動調理出美食,也可以依照個人或家人的習慣進行微調,讓菜餚更符合口味,打破現有市場上料理機需要依食譜準備一模一樣份量的限制,此項發明已經進入工程機測試階段,相關專利亦在申請中。

上述發明本於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在研發過程中,案例公司對研發團隊的思想、研發時程均不設限,唯一的要求便是各項研發的技術必須避免複製在科學文獻、專利或網路中可被查詢到的技術內容,以免造成侵權,研發團隊必須抱著科學研究精神,用創新的觀點全新發展。這樣的思維,常有同仁、友人提出不同意見,但是案例公司認為臺灣產業要改變,就要突破Me Too(我也是)思維及講求效率的框架,避免過度依賴歐美日的技術趨勢、或是僅講求高效率,忽略專利研發需要長時間的投入,因為國際上許多大發明都是經過十餘載的努力才成功的,公司若要產出人類未曾有過的發明,自非一朝一夕可完成,需要以更開放的心胸等待研發的成功。

專利布局嚴密、堅守品質,奠定進軍全球市場根基

過去案例公司曾因未做專利布局,導致陷入激烈商業競爭中,直至2014年轉型創新研發後,對於專利布局變得相當謹慎。以CHT為例,相關專利數便達到17件、布局國家高達26國,其餘各項發明產出,公司都以能否「商品化」來思考,對於有市場價值者逐一申請發明專利進行保護,做為國際化競爭的堅強後盾。以下為案例公司在專利布局上的作法與思維:

  1. 1.專利工程師自行撰稿,確保完整保護發明創意

          案例公司表示,其研發成果多屬於打破科技常規的革命性創新,囿於目前國內專利事務所多以業績為優先考量、且收費較國外低廉,導致撰稿品質難以符合要求。案例公司希望其申請的專利確實契合研發成果,並可為公司帶來商業上實質保護,但是專利事務所撰稿人員往往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反覆溝通發明的內涵,因此為了確保專利之品質,案例公司之專利說明書均由內部之專利工程師自行撰寫,再委由專利事務所協助進行法律詞彙的檢查及申請送件。

  2. 2.專業翻譯人員須當面溝通,確保國外專利申請品質

          在國外專利申請案部分,根據擁有美國碩士學歷且在科技產業20多年的王董事長表示,他曾看過某國際大廠之中國專利,在專利說明書中所載明之技術內容讓人覺得不符技術邏輯,後來調閱美國專利說明書後,才發現中國案之翻譯與原案差異頗大、甚至錯誤,身為經營者,他認為公司若出現類似情形,其在國外的專利保護將出現漏洞日後可能會造成公司重大損失。因此,案例公司在國外案部分,除尋找專業的翻譯人員進行翻譯外,翻譯人員必須親自到公司進行溝通,由公司內部人員確認翻譯人員理解的概念是正確的,而且翻譯的文意也確實符合該發明的實際內容及申請範圍,以確保公司提出的每一件專利都能真正保護公司之創新發明。

  3. 3.技術層次分三階,完整布局全球重要市場

          案例公司將研發成果依技術含量由高至低分為「概念」、「必經之路」及「一般」三個層級。「概念型」技術指的是顛覆現有技術的研發,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高,案例公司堅持打破現有技術、創新研發,因此公司之專利主要以此類為主;而概念型專利也是案例公司發展全球市場致勝的關鍵,例如:前面提及的電流量測裝置,其他公司若使用到該技術,有極大可能構成侵權,所以這樣的專利在布局上需要擴大辦理,通常申請的國家會在26國以上。「必經之路」技術,則是產品不可或缺的技術,專利布局通常在有抄襲能力的10國左右即可;至於「一般」技術,則無申請的必要,主要的原因在於這樣的專利並無法發揮保護公司技術的作用,一旦發生訴訟,勝負難定,且即使勝訴,其過程所耗費的成本、律師費用相當驚人,判賠金額未必划算,因此這樣的技術是不值得發展及保護的。這也是案例公司要求研發團隊進行研發時,須搜尋科學文獻、專利及網路資訊,避免有相同或重複技術的原因,因為只要有人做過研究,難保未來這些技術不會對於公司發展的技術或產品構成威脅。

案例公司凡事講求創新,專利布局要求水準相當高,無法商品化的、他人發展過的技術,公司皆放棄發展,而且在專利申請上也願意投入資源,讓每一筆專利都能成為公司市場發展上的最佳代言人及攻防武器。

結語

在創新之路上,案例公司的CHT已在國內的建案、各級學校中陸續開花結果,現在已跨入全球近30個國家市場,並獲得各國代理商肯定,商品化成果顯著。

在國外參展或尋找合作夥伴時,發現國外對於創新的包容性大、願意給予創新者機會,以國外新創公司募資為例,該等公司可透過多輪募資,取得資金與資源,讓其有機會實現並驗證創新的可行性,使創新之火得以源源不絕的延續。為讓臺灣的創新生態圈更加活絡,案例公司認為國人應該敞開心胸,給予勇於創新者更多機會,這樣臺灣方能擺脫Me Too的國際形象,孕育更多獨角獸公司!

受訪人:王鏑程 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