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我國深具潛力的智慧雙輪新創企業,如何專利布局!


 

個案簡介

2015年全球第一台「智慧雙輪(Smartscooter)」在我國誕生了!這是由一家推崇創新創意的能源管理服務公司所推出的產品,短短3年間風靡全球市場,成為全球創投關注的焦點公司!

這家公司由抱著「打造新能源生態系統」遠大夢想的科技人—陸學森創立,敢衝、敢作夢的他吸引了一群來自科技圈菁英,用科技人的思維打造了一台智慧電動機車。這台智慧雙輪打破傳統機車產業、電動機車市場的桎梏,運用智慧換電系統、時尚外型、媲美125CC燃油機車的高性能,成為機車產業的市場寵兒,更是陸學森實現能源網路夢想的第一個「殺手級」產品。

在智慧雙輪風靡市場的背後,這台備受全球矚目的電動機車在中國大陸市場上成為山寨的對象,在我國也面臨機車產業龍頭推出電動機車抗衡,顯示機車產業已被其撼動,各界爭相推出電動機車產品,爭取市場大餅。在競爭對手來勢洶洶的局面下,透過本次訪談,我們將深入觀察案例公司如何善用專利、營業秘密等智慧財產權,來捍衛品牌與技術!

科技vs.傳統,擦出創新火花

案例公司創辦人陸學森執行長來自美國,在Nike、Microsoft、HTC等國際大廠服務多年,對於創新研發有著豐富的歷練,而案例公司在他的帶領下,網羅來自科技業、機車產業的菁英人才,一同打破業界常規,投入創新研發。

雖然案例公司創立時間短,但管理階層大多來自於高科技業,因此在技術保護上也遵循科技產業的模式前進,兼重「專利」與「營業秘密」。負責智慧財產權部門的王貴正協理表示,當公司同仁一有研發構思便會申請專利進行保護,讓公司之創意與研發可以得到專利權的保護。

此一觀念,對於來自科技產業的同仁來說,都是有一定共識的。當公司內部跨部門腦力激盪,發想產品與服務時,參與產品開發的同仁便會思考如何利用專利進行技術保護;但這樣的觀念,對於來自傳統機車產業的同仁來說,便需要花時間磨合與養成,這是不同產業背景融合的必經之路,雖然在智權保護上有小小的分歧,但大家都願意帶著專業與熱情,持續創新產品,也會越來越懂得如何透過智慧財產權,完整保護技術成果。

公司發展策略明確,專利布局聚焦度高

現階段案例公司主要以能源管理服務為主,以智慧電動機車體現能源管理服務的可行性。在產品與專利布局上主要圍繞在「能源」與「電動機車」運作,以案例公司在我國提出的專利申請案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在能源技術上申請的專利件數約占全部專利的4成、車輛領域約占6成,且樁樁件件都與案例公司提供的產品及服務有緊密的關連,顯示案例公司專利布局狀態與企業營運主軸環環相扣。對於這樣的布局成果,主要的原因在於公司研發願景清晰,所以技術發展相當聚焦。

營業秘密vs.專利,創新技術保護最佳拍檔

案例公司技術發展主軸,除了「電動機車」外,主要圍繞在換電系統、能源管理、電池、雲端傳輸等技術上,透過科技輔助讓電動機車「智慧化」,這也是案例公司產品大受市場歡迎的主因。

但在技術產出過程中,哪些技術要透過專利保護、哪些技術不能對外揭露是需要一番討論與評估的。李世馨法務協理提到,技術是否需要透過營業秘密保護,有三個衡量要素:技術本質+是否容易被破解+技術成熟度,透過專利保護便會有揭露技術內容的議題,因此並不是每項技術都適合用專利保護,因此當公司有一創意產出後,會取捨、衡量最適當保護方式。

而案例公司的專利申請策略又是如何呢?王協理提到,公司之專利主要以保護技術創新性的「發明」專利與保護產品外觀的「設計」為主。對於有些公司為了搶產品上市時效,會以新型專利或「一案兩請」的方式進行專利布局,王協理則認為目前新型專利並沒有實體審查的機制,在產品保護與訴訟爭議時,法律上的權益保護強度較弱,因此公司之技術主要以「發明專利」進行保護。

至於在全球專利的布署上,案例公司則透過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進行專利布局。在PCT申請機制下,案例公司有充裕的時間利用製作國際檢索報告、初步審查的國際階段,謀劃全球專利布局,並透過PCT指定專利檢索機構進行專利的審查,以加速取得各指定國的專利權。在這幾年PCT申請經驗的累積下,王協理也發現在申請PCT國際檢索報告時,可指定USPTO(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美國專利商標局)或EPO(European Patent Office 歐洲專利局)製作專利檢索報告,雖然費用稍高,但這份報告未來可直接作為USPTO或EPO各國專利審查之用,且在進入東南亞各國申請專利時,也可加速專利審查,縮短取得各指定國專利之時程。

此外,案例公司技術是否申請專利,除了考量技術本質外,也會思索專利是否能為公司創新力與形象加分。王協理認為在機車產業中,專利並非是影響終端消費者選購機車的主因,但在爭取與國外大廠合作機會、募資或全球性的創新力評比時,專利則扮演重要的角色,透過專利可以展現公司創新研發的能力,促成國際合作案或取得國際獎項,例如:2015年富比士評比全球IoT物聯網100強時,專利數量便是評分指標之一,案例公司也成功奪下第7名,成為唯一入選的我國公司。

強調「技術領先性」,與競爭者拉開距離

2018年1月底,案例公司宣布凡使用案例公司電池與電池交換系統及購買其電控系統 (Control Unit) 以製造電動機車,即享有案例公司電池交換系統專利授權,無需另付權利金。一直以能源管理服務公司自居的案例公司,希望可以藉由免專利授權金政策,加速搭建新能源平台,吸引更多業者加入,破除專利「排他」的特性,讓專利的阻力轉化為對市場拓展的助力。

對於這樣的政策,案例公司難道不擔心其他機車業者迎頭趕上呢? 王協理表示,公司智慧雙輪與市場上的電動機車最大的差異在於背後的研發團隊背景大有不同,以科技人的眼光切入,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售後服務,打造顛覆性的產品服務。在案例公司生產的每台機車,從生產過程起,每一個零組件的組裝,全面透過電腦化紀錄,具有完整的製造履歷;機車出廠後,透過車主的APP也可將機車的騎乘記錄傳回公司,因此一旦機車出現異常,只要機車回到維修服務中心,便可調閱該機車的製造履歷、騎乘記錄等,由電腦系統透過大數據與AI技術分析,回饋維修方案,強化售後服務。這樣全新概念與服務系統,是案例公司與同業及效仿者的差異,在技術上持續突破與領先,是案例公司在電動機車市場取勝的關鍵。

面對中國大陸推出相似度極高的山寨版電動機車,案例公司又是如何看待呢?王協理表示,目前公司市場發展以我國、東南亞及歐洲為主,若要在中國大陸發動專利訴訟需要有充足的準備,包括:透過還原工程解析山寨產品對於公司專利的侵權要項,同時需考量在中國大陸發動專利訴訟成本高、程序複雜、賠償金額有限等因素。李協理則說到,公司在專利、商標上都有完整布局,一旦有業者企圖模仿公司產品,公司還是會利用專利、商標甚至透過公平交易法進行權利主張,不容仿冒者侵害公司技術成果,或混淆視聽意圖欺騙消費者。

重視智權人才培育,拉抬專利品質

講求自由發揮、追求不斷創新的案例公司成功打造機車產業的創新商業模式,這樣的精神在企業內部深深落實到每一個研發與營運細節。

在國內、外許多高科技產業或研究機構,研發前均會進行專利檢索,探究產業技術發展現況,甚至製作專利地圖掌握技術地雷區與處女地。講求「技術領先性」的案例公司認為,專利地圖製作耗時費力、成本高,加上分析的專利又都是18個月或更久前的技術,分析後進行技術補強或挖洞需審慎思考;不過在歐美知名科技大廠進行技術研發時,多鼓勵研發人員創新思考,不要被現有技術、專利所拘束,讓公司的產品與技術可以突破現況、創新發展。

在提升專利品質的作法上,王協理則鼓勵專利工程師拋棄在專利事務所撰稿的習慣與思維,進入企業服務後應從「產業應用面」思考如何於專利申請範圍上加以布局,讓一件好的專利不僅僅只是通過專利審查、取得專利權,而是要經得起專利訴訟的考驗。以先前他在科技大廠參與國際專利訴訟的經驗來說,在專利撰稿時需要從應用面思考,且多多吸收美國專利法規或訴訟的實務案例,才能持續提升專利撰寫品質。除了透過與美國專利事務所交流外,也在公司內部定期舉辦讀書會,透過不同主題指定,讓同仁研習、分享各項專利申請或訴訟實務,此作法除可讓同仁熟悉國內外專利法規外,也可將之轉化為內部的知識庫,成為智權部門業務執行的參考。

結語

近年來,創新創業風潮席捲全球,諸多新創公司以技術為底,在市場上成功募資、甚至能發展成為知名大企業的併購對象,其中「專利」更是展現技術力的表徵。從案例公司成立開始,「打造新能源生態」便是最終目標,現階段以透過電動機車開啟市場,布建能源網路,更推出使用換電系統免授權金政策,企圖吸引更多電動機車業者加入使用新能源網路平台。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下,如何透過專利與營業秘密,在技術保護與技術開放中取得平衡正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對於案例公司能否可以在全球順利建構新能源網絡平台,我們拭目以待!

 

 

受訪人:王貴正 協理、李世馨 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