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使用script可是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身邊各形各色的事物中,「金屬」是最常見的材質之一。從早上起床,點亮照明燈具、關閉鬧鐘、打開水龍頭盥洗、享用早餐用的刀叉等等,在生活周遭充滿了金屬零件,甚至這些事物的外型也是由金屬工具機、模具製造產出的,顯示我們的生活都與「金屬」脫離不了關係;甚至在人體內,心臟支架、人工關節、植牙牙根等都是「金屬」製品。由此可知,金屬工業發展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我國唯一一家以金屬科技研發與應用為核心的研究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金屬中心),座落於高雄,也是南臺灣最具代表性的研發機構,在地服務南部地區產業,另外為了擴大產業服務範疇,金屬中心也分別在臺北、臺中設有區域研發服務處,服務全省各地產業。金屬中心之技術與服務能量,從1960年代的金屬加工逐漸轉型到精密模具、光學模具、精微零組件,到現在的車輛、高值設備、醫療器材及照護等產業技術,顯示金屬中心不斷隨著產業需求,以前瞻眼光發展新創技術,拓展產業服務範圍,以協助產業企業轉型、技術升級。在金屬中心任職逾20年的企劃推廣處林烈全處長及企劃推廣處下負責產業技術移轉、專利授權的業務的智財創值組羅政副組長,接受本次優質技轉經驗分享的訪談。在與兩位的對談中,我們看到金屬中心除了專業技術外,對於「產業服務」的熱情,更是金屬中心的工程師及技轉團隊贏得企業信任的關鍵,金屬中心服務團隊深入企業進行輔導,依據企業技術需求,規劃、客製切合產業的製程、設備,帶動產業技術突破,打造產品附加價值,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

    專注金屬技術研發,引領金屬產業轉型

    金屬中心成立於1963年,當初主要是因應我國與聯合國特別基金會及國際勞工局訂立的「金屬工業發展計畫」所設立的單位,設立之初名為「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發展中心」,在為期5年的國際合作計畫結束後,轉由我國政府持續運作,以促進我國金屬工業發展;1993年金屬中心更名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以「金屬產業科技發展」為定位,是提供金屬產業整體解決方案之研發與應用服務機構。

    金屬中心成立之際,正值臺灣工業起飛發展階段,當時在技術發上以鑄造、焊接等傳統金屬中心加工技術為主;1970年代金屬中心以豐沛的研究、實務經驗,協助中國鋼鐵建廠;1980年代以後更配合政府政策,推動中衛體系、策略性工業及產業自動化之發展;2000年以後切入精微、電動車、醫療器材、光電、綠能、生技等產業的前瞻技術發展,聚焦於「模具及精微產業」、「車輛產業」、「高值設備產業」、「金屬材料及製品業」、「醫療器材及照護產業等」五大產業,協助企業進行產品驗證、發展產業聚落,以提高產品價值性、競爭力,跨入全球化市場。

    金屬中心在技術發展的卓越表現,多次獲得國內外大獎肯定,其發展之「微型馬達」在2013年獲得美國R&D 100 Awards大獎(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此外研發成果也多次獲得經濟部國家產業創新獎、智慧財產局國家發明獎及各大發明展之獎項肯定。在產業輔導實績上,2015年成功協助三星、穎明、恒耀三家國內扣件(螺絲、螺帽)業者,列入波音公司供應商資格名單;同時也在國內與不同產業聚落與廠商成立39個「研發聯盟」,以深化產業供應鏈之連結,加強產業之商情交流、凝聚產業共識,拓展海外市場。

    聚焦產業技術需求,深入輔導中小企業

    金屬中心位居南臺灣,且主要以金屬產業為主要服務對象,而此等產業的業者多為「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有別於北部研發機構以高科技產業為主要輔導對象之情形。林處長表示,傳統產業的產品生命週期相較於高科技產業是較長,因此傳統產業在技術需求上,主要以改善產品效能或製程為重點,而且企業資源也較為有限,也不像高科技企業容易遭遇專利訴訟,在技術移轉的需求上也大於專利授權。

    林處長表示: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中,金屬中心的技術發展上,採取的是「先研究、再推廣」,端看企業在技術需求上的急迫程度,提供適切的服務。在業務運作上大致上可區分為「工業服務」與「科技專案」兩大類:

  1. 1.工業服務—滿足立即的需求

    在「工業服務」上,金屬中心提供服務包含有金屬二次加工技術、模具、自動檢測與電子化、檢測、驗證、訓練、調查等。此類服務案的型態,多是企業希望可以即刻針對產品、製程等做改進,此時金屬中心便會依據企業需求,利用廠商或金屬中心既有技術進行延伸或改良,為廠商客製化其專屬之製程模組或製造設備;在此過程中,企業若需要研發經費的挹注,金屬中心則會輔導企業向政府申請相關研發補助計畫,降低企業在研發經費上的負擔,同時也可以取得計畫審查委員的專業建議,優化企業之生產製程及產品,提高公司生產效率及產品價值。

    在此類輔導案中,金屬中心主要以「快速/精微、輕量化、環保/綠色、金屬製品/設備高值化」為導向,協助企業將傳統之設備、製程進行改良或創新,讓企業之生產流程得以優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值。

    林處長與我們分享位於高雄市仁武區的國內電風扇專業製造廠個案,該個案公司原本主要從事家用電風扇生產,但由於此等風扇之產品毛利不佳,因此該公司便開始思量如何進行技術轉型;在這樣的需求下,金屬中心為廠商導入了在美國獲得R&D 100 Awards大獎的微型馬達技術,協助廠商發展伺服器用的散熱模組及車用散熱模組;在完成技術移轉後,該公司也爭取到BMW及Mercedes-Benz訂單,為其生產椅背用的風扇及散熱模組,提高風扇產品之附加價值,創造企業營收。在此合作案後,該公司有意改善人工產品檢測之作業,因此再次與金屬中心攜手合作,導入自動化產品檢測技術,提升產品良率。

  2. 2.科技專案—走在產業技術前端

    在前瞻技術的發展上,金屬中心每年度均舉辦「產業策略會議」,參考政府政策、產業變化等制訂當年度之研究發展目標,且由各研發團隊透過科技專案的申請、執行,規劃發展未來2~3年產業可運用的創新技術,進行專利佈局,以在產業應用時點來臨時,可以順利完成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

    林處長說到,各研發團隊在新技術萌芽時以及開發過程中,便會思考該技術可進行專利佈局的方向,並提出專利申請案,以使技術獲得專利權保護,未來當企業引入該項技術後,將有助於其跨入國際市場,或作為對付專利訴訟的武器;另一方面,相較於單點式技術,企業對於有完整專利佈局的整套技術是較感興趣的,未來在完成專利授權或技術移轉的可能性也較高。以上述的風扇廠技術移轉案為例,金屬中心在微型馬達相關技術上的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便有30多件專利,最後依據廠商技術使用需求,從中挑選10餘件專利進行授權,讓廠商可以順利完成技術升級,爭取國際大廠青睞。

    此外,當企業技術發展過程中若需要引入政府資源時,金屬中心也會依據所需技術之前瞻性、企業規模協助其爭取政府研發經費的補助。當企業規模較小時,可爭取經濟部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SBIR)或地方型SBIR研發補助;若企業規模屬於中、大型企業,依據企業對技術前瞻性的迫切度由低至高,會建議企業申請經濟部工業局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工業局主導性新產品開發輔導計畫、經濟部技術處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等不同研發補助計畫;企業透過政府經費的補助,加上金屬中心之技術輔導,可以提高企業投入技術研發的意願,讓企業應用新技術能力提高,帶動整體產業的技術升級。


  3. 主動出擊,產研合作佳績不斷

    金屬中心為提高產業服務推廣的能量上,在全省各地設有服務處,就近服務金屬相關產業聚落;另一方面,在增加技術曝光度上,則舉辦技術發表會或參加展覽、國際發明展等,增加技術能見度,吸引潛在技術需求者;此外,智財創值組會就技術之可能運用產業,整理可開發的廠商名錄,主動出擊,讓產業認識金屬中心的創新技術。林處長與羅副組長跟我們分享金屬中心在服務推廣的實務作法:

  4. 1.建立全臺服務網絡

    我國與金屬相關的產業聚落,主要有中部的水五金、手工具產業,為就近服務產業,金屬中心在臺中設有服務處,為產業提供完善服務;而金屬中心總部則在高雄直接服務南部的遊艇五金、扣件聚落;北部地區則以產業輔導、管理輔導、檢測等服務業務為主,由臺北服務處及桃園閥類檢測中心為產業提供服務;此外,金屬中心近年積極發展的醫材技術,則由高雄路竹的醫療器材及光電設備處,在地協助南部醫材、光電產業,進行技術創新應用。

  5. 2.運用創新技術協助產業技術轉型

    目前金屬中心熱烈發展且積極進行產業推廣的技術大致上有醫材、模具開發、精微零組件、車輛、高值設備等方向,產業運用實例如下:

    (1)醫材產業
    金屬中心在產業服務上,主要在協助企業進行鑄造、焊接等二次加工或是熱處理製程或設備開發,在這些既有的傳統的金屬加工技術上,目前已將技術延伸到醫材領域。
    林處長提到,高雄岡山是國內扣件聚落的大本營,在扣件技術發展上,金屬中心已有長久的發展基礎,大約7年前金屬中心在執行科專計畫時,將傳統扣件轉以鈦合金材料做開發,發展人工牙根技術,並與醫學院合作,通過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並衍生一家新創公司,進入臺灣植牙市場。在此一案例中,金屬中心透過技術授權,將該技術佈局的20多件專利部分專屬授權給新創公司,以利該公司順利運用相關技術,加快技術延伸與市場擴展。
    (2)模具開發及精微零組件開發
    在精密模具、光學模具開發方面,金屬中心主要在協助廠商將傳統模具改良為精密模具,或是協助廠商設計車用大燈的紋路,提高聚光效果,增加燈具亮度;至於精微零組件部分,則是運用在手機、Notebook或手持行動裝置上,讓廠商開發之金屬元件可以更加精密、微小,符合現今3C產品的需求,讓有深厚技術基底的廠商,可以藉由與金屬中心的合作,提升技術層次,成為高科技產業的供應鏈伙伴,或開創利基市場、避開紅海的微利競爭。
    (3)車輛產業
    在協助車輛產業進行車體輕量化的計畫中,金屬中心主要與國內電動車大廠合作,進行電動車車體重量減輕計畫。在此合作計畫中,研發團隊以安全為前提,進行車體結構改良,以減輕車體重量,增加電動車續航力。同時,金屬中心也協助產業,利用中鋼生產的高強度鋼板,開發加工製程技術及設備,讓業者可以運用新鋼材,生產安全又輕量的汽車組件,達到車體輕量化的目標。
    (4)高值設備產業
    金屬中心也運用早期引進作為洗淨晶圓的超臨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O2)技術,投入超臨界流體設備開發,並設立中間工廠(Pilot Plant)協助有意發展醫美產品的廠商萃取植物精華液,並交由其製造面膜產品,上市銷售。在這樣的個案中,若廠商評估市場有其可行性,金屬中心便會就廠商萃取內容物的不同,設計開發萃取設備,以讓廠商後續可自行生產。透過中間工廠的作法,可以協助廠商降低投入新產品市場的投資風險與成本,待完成市場評估與通路建立後,才正式投入設備與產線建構,是扶植產業投入新事業的重要作法。
  6. 3.主動出擊,提高產業合作契機

    在技術推廣上,金屬中心積極參與展覽或舉辦推廣說明會,透過此等活動的曝光,尋求潛在技術需求者的合作良機。羅副組長提到,先前曾在展覽上展示影像伺服精密對位技術時,便有國內廠商前來商談合作事宜,事後金屬中心也協助廠商導入客製化的無標記精密貼合技術,提高螢幕貼合生產良率、節省材料,並取得觸控面板大廠的訂單,而金屬中心協助企業成功轉型的紀錄再添一筆佳績。

    除透過技術發表與展覽的參與外,金屬中心也會根據發展的創新技術,搜尋適合進行技術移轉的廠商,並尋求與廠商高階主管拜訪的機會,促成合作機會。以微型馬達協助風扇製造廠爭取雙B大廠訂單的案例為例,在微型馬達技術完成開發之際,原本研發團隊以製造角度出發,與業界洽談合作事宜,但未獲得產業接納,分析原因主要是因各大廠已發展有核心技術,若要融入外來技術,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公司影響甚大;因此,企劃推廣處轉為思考如何將微型馬達與產品結合,並改與風扇製造廠進行接觸,謀求合作機會。在與風扇製造廠建立初步接觸後,經過2年的互動才完成簽約,可見一合作案的經營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建立充分信任後,才能長久合作。

  7. 4.專利、技術成果對外公開,便利產業搜尋需求技術

    金屬中心除了利用上述管道主動進行技術推廣外,在金屬中心網站上,也將金屬中心發展完成之技術進行布達,包括:可授權的專利及可移轉的技術。在可授權的專利方面,產業可以在網站上看到該專利獲證的時間、國別、專利權起迄日期以及該專利的摘要、特色、應用效益、聯繫人員資訊等;在可授權技術方面,則依據產出年度陳列其技術現況、技術規格、可應用範圍、市場潛力評估、技術成熟度、聯繫人員資訊等,便利產業透過網站公開資訊瞭解金屬中心之技術成果,並就有興趣的技術聯繫中心技轉窗口,促成產研合作。

    羅副組長指出,智財創值組除了加強各項研發成果的曝光外,在產業服務的過程中,合作談判也是由智財創值組主導。在每一合作案中,金屬中心會就個案評估金屬中心與廠商投入的先前技術程度、合作價金合理性等,與廠商協定該合作衍生技術的專利所有權、使用權歸屬;同時並就技術合作內容、授權方式、價金、期程、權利歸屬等進行談判策略的統籌管理。

    至於合作案中,技術移轉或授權價金如何訂定呢?金屬中心也有一套完善的作法。羅副組長表示,金屬中心在每年年底,會針對即將完成研發成果的科技專案或技術項目,由研發成果評估委員會進行授權價格的初略評估,如此一來研發團隊與智財創值組都可以掌握該項技術的價值,作為後續技術授權的參考價格。

  8. 專利申請、管理層層把關,提高專利運用質量

    金屬中心在專利申請上,主要是依據金屬中心各年度科專計畫或創新研究衍生智財成果進行專利佈局,早期由於服務傳統產業主要以技術移轉為主,因此專利申請較為保守,各年度專利申請案多在100件以下,但近年由於金屬中心專利申請策略轉為工業服務與前瞻技術發展並重,為保護產業後續之技術應用,專利申請件數已提升到每年約200~220件左右,且依技術內容進行完整的專利佈局,便利未來就產業需求進行技術移轉及專利授權時,可以讓技術順利在產業實施。

    林處長說,目前金屬中心的專利申請主要以臺灣、美國、日本、歐盟、中國為主,其中國外專利申請件數每年約佔總申請總件數的40%;在國外專利申請案中,雖然美、日、歐之專利申請費用高,但中心在美、日、歐專利申請件數相較於國外申請的總件數中約佔60%,其餘40%則為中國專利,此一作法也是在保護產業前往中國製造、銷售時免受專利侵權爭議之騷擾。此外,林處長又表示,為了提高技術的含量,金屬中心主要以申請發明專利為主,另外由於美、日、歐專利審查制度嚴謹,在該國提出專利申請也可讓發展的技術含量受到檢核把關,對於金屬中心技術產出品質提升有正面的幫助,且可為後續產業全球性的技術運用增加保障,降低爭議風險。

    對於專利的申請佈局方式,金屬中心長期從事產業服務的過程中,也發現若技術可進行「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後續發展產業合作的可行性便相對較高,因此金屬中心在專利申請的作法上,從早期的單點技術申請,到利用專利分析規劃出技術的專利組合,甚至進行國外專利申請,都對於商談技術移轉或專利授權案加分不少,也成功完成不少產研合作案。

    在提升專利品質上,金屬中心除了透過國外發明專利的申請進行檢視外,也在金屬中心內部設有專利審查制度,金屬中心各研發團隊發展的技術若要提出專利申請,專利審查委員便會就該技術的市場性、新創性、技術獨特性等進行審查,並確認該技術是否對外提出專利申請及建議布局的國家等,當完成專利審查後,金屬中心的專利審查委員也會就技術進行評等,未來,當專利獲准後,專利工程師也會一一就各專利之專利申請範圍進行評分,經過兩階段評比後,定義該專利屬於A、B、C三級那一層級, A級為最佳,當技術評選為A級時,專利工程師便會給予高度的關注,以確保該技術之專利申請案可以完整保護技術範疇。

    金屬中心近年積極申請專利,專利申請數量、品質大幅提升,但專利維護費用亦成為大筆支出,故金屬中心每年度均會實施專利盤點,以評估專利是否繼續維護、讓與或放棄等。在盤點過程中,針對已維護5年以上的專利,由發明人就該技術當下之產業利用性、市場性等進行自評,然後再由產業專家根據該專利是否有授權案例、授權績效、是否有可取代技術等評分,以決定各專利是否繼續維護或放棄。若是經過評分後,專利無意繼續維護,智財創值組便會思考是否有機會進行專利讓與,找出技術之可利用性,挖掘潛在廠商,促成技術交易,讓專利可以持續被產業運用;若專利無法找到買家,則由金屬中心依經濟部規定進行專利放棄維護之作業程序。

    善用內、外部資源,專利申請一把罩

    金屬中心在專利申請品質的提升上,除仰賴完善的專利評審、專利管理制度外,也從最根本的同仁智權觀念培訓出發,並引入外部單位專業人員的諮詢服務,讓研發團隊可以在研發過程中,積極思考如何透過專利進行技術保護。此外,金屬中心如何管理每年200件左右的專利申請案,確保專利事務所的服務品質,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窺探的要點。

    羅副組長提到,金屬中心的智權養成規劃是新進同仁在到職3年內,必須完成15小時的基礎專利課程,在培訓課程中,金屬中心的專利工程師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同仁認識專利基本觀念,同時輔以實務案例,讓同仁掌握專利申請時的各項細節,有助於同仁投入技術發展時,將技術與專利申請順利鏈結,完整保護有價值之技術產出。在同仁研發的過程中,若對於技術有專利申請的需求時,可直接與金屬中心的專利工程師討論;或是透過專利事務所的免費諮詢服務,提早進行技術專利佈局的規劃。

    另一方面,在專利申請案的管理上,智財創值組以「均量」的作法分案,以使每一申請案都可有專業事務所協助完成申請事務。羅副組長說,就目前金屬中心的評估,以現有各年度的申請量與智財創值組的管理人力而言,大約與10家專利事務所合作,是最好的規模。在與事務所的合作中,專利工程師會就每一專利申請案申請過程的申請、答辯、處理程序、計價及服務品質給予評鑑,以掌握每一家事務所的服務能量,作為後續合作的參考。

    此外金屬中心也與合作的事務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默契,專利事務所可隨時配合研發團隊的需求,協助提供專利申請諮詢、前案檢索等服務,加強專利申請的前期互動,這些作法也是提高金屬中心專利申請品質不可或缺的要素。

    總結

    位居南部的金屬中心,50餘年聚焦金屬產業技術的發展,深入企業服務,帶動國內產業技術轉型,由於其服務族群主要以傳統產業、中小企業為對象,與其他與高科技產業為輔導對象的研究機構相比,金屬中心與企業的互動更為緊密。由於產業及地域屬性關係,金屬中心需要擁有更多的熱情、與人更多的接觸,才能突破傳統產業在企業資源及人力素質相較於高科技產業等資源限制,建立合作關係,而技術發展上也需要高度契合產業的實際需求,方能落實帶領傳統產業完成轉型的使命。在此我們也引領期盼,金屬中心持續不滅的熱情及創新技術,打造金屬產業的創新應用能力,昇華產業價值與全球競爭實力。

受訪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企劃推廣處林烈全處長、智財創值組羅政副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