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發布SMEs技轉成功案例-IPR是商品化成功之關鍵

  • 中小企業(SMEs)向來是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為扶植中小企業善用智財,打造競爭力,多年來各國專利局紛紛出招,透過各項政策、輔導措施引導中小企業加速智財之運用。

    歐洲專利局(EPO)過去幾年來,除推出中小企業輔導措施外,也進行各項研究調查,發布相關報告證明「智慧財產權(IPR)」是影響中小企業創造營收、永續經營的關鍵[1];日前,EPO發布了三個產學合作的專利商品化成功案例,從中探究校園研發成果如何透過技轉、產學合作,創造專利商品化的實績。

    這三個案例分別為瑞典Oxeon公司的「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愛爾蘭Atlantic Therapeutics公司的「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穿戴式短褲」與土耳其Dermis Pharma公司的「開放性傷口敷料」,上述案例在專利商品化發展上各具特色,EPO的案例報告中,各就其技術來源、智財布局狀況與智財商業策略等事項進行報導。以下我們將介紹每個案例的技轉與商品化概況。

    一、瑞典Oxeon公司-先進紡織技術完整智財布局,捍衛全球市場發展

    擁有「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的Oxeon公司技術來自於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Sweden’s Chalmers University)的學術研究,是該校紡織系Nandan Khokar教授1990年代就讀該校博士班期間的發明,由於這項紡織技術市場前景看好,因此Nandan Khokar教授陸續與多位投資人合作,共同持有該發明的專利,並尋求商品化的機會。

    最終,Nandan Khokar教授在查爾姆斯創業學院(Chalmers School of Entrepreneurship,以下簡稱CSE)展示其技術後,與該學院的兩位學生合作,終於讓專利商品化的終極目標向前邁開了一大步。在CSE的創業輔導下,2003年Oxeon公司成立,專注於使用織帶技術生產複合材料[2]的強化材料。複合材料具有質輕、高剛性、高強度、高設計自由度及耐腐蝕等眾多優點,其中以纖維強化的複合材料性能較佳、應用亦較廣。Oxeon公司目前除依據客戶需求,利用「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產出各式不同的產品外,對外他們也開放「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的授權,為公司創造智財營收。

    以下我們為您介紹Oxeon公司專利商品化成功的重要關鍵:

      • 1.Oxeon公司專利營運手法—尋求創投支持,為專利尋求最佳商品化機會
      •               Nandan Khokar博士對於「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的商品化抱持了高度的信心,在其研究完成後,便尋求私人投資者的支持,在不同資金的支持下,先後創立了Biteam、Tape Weaving Sweden等公司,且與投資者共同持有專利,直至Oxeon公司成立後,Tape Weaving Sweden轉型為專利控股公司,由其授權專利予Oxeon公司使用。

      • 2.創新生態系統加速實現商品化
      •              Oxeon公司的成功受惠於地區性創新生態系統幫助,包括:CSE、創投公司及網路資源內的顧問們。其中,CSE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在其新創孵育計畫中,為Oxeon公司提供了重要的業務發展資源,包括:確認市場需求、調查潛在市場範疇、為公司制訂商業模式,同時也給予Oxeon公司初期開發產品所需的硬體資源、試產等幫助。
              除市場發展策略外,Oxeon公司資金來自於多家創投公司的挹注,在技術發展過程中,也透過來自地區性的顧問專家、CSE學生們的幫助,累積了公司的專有技術及相關營業秘密。
      • 3.發展廣泛的商業發展模式
      •               Oxeon公司的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商業模式分為「技術授權」與「實體織帶(複合材料的強化材料)銷售」兩大部分。
              Oxeon公司創立初期得以順利營運,主要依賴一份重要的「對外技術授權」契約,該契約的授權收入,讓Oxeon公司除了可以取得融資外,也讓該公司有足夠的資金持續利用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開發多元化的新材料,發展新的商業機會。
               在實體織帶銷售上,主要發展的領域有工業用途、運動及航空領域。早期Oxeon公司在產品發展上,原打算生產銷售織帶編織機,但機器設備即使有專利保護,被逆向還原工程的風險仍高,此外Oxeon公司發現市場對於複合材料的更高強度的強化材料(高強度織帶)需求大,而且這項工藝(產品)被仿冒的機率相對低,於是該公司決定產品將朝複合材料的強化材料(織帶材料)發展。Oxeon公司運用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生產的碳纖維帶相較於傳統的碳纖維紗,能提供更直的纖維,而且質輕、表面光滑,在強度、鋼性、耐衝擊性上也有所提升,同時也能提升織機的機械性能,增加產量。
               這樣的產品讓案例公司逐漸在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領域打開市場,例如:可利用該公司所生產的碳纖維帶製成曲棍球棒、網球拍、滑雪板、自行車、一級方程式賽車等運動用品;此外,NASA航空器使用的旋翼槳葉和部分零件也都採用了Oxeon公司3D複合織物成型技術所製成的材料。
              為了增加客戶的信任與提高成交機會,Oxeon開發了一款可以小規模生產的織帶編織機,一旦客戶開出其需求規格,便可快速生產出樣品,讓潛在客戶或既有合作夥伴馬上確認構想的可行性,促成新合作契約的簽訂。 
  •  
  • 圖 1、Oxeon公司商業模式
      • 4.Oxeon公司智財布局策略
      •              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Oxeon公司認為「基礎專利」與「應用型專利」布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專利讓公司獲得授權收入,而布局在產業鏈下游的應用型專利,主要是依據客戶需求發展出的新技術,在這些新應用領域申請與取得專利,可以讓客戶買的放心、用的安心,保持雙方密切的合作關係。
               至於Oxeon公司之專利布局策略主要由Nandan Khokar博士主導與把關,Nandan Khokar博士對於紡織技術熟稔,也會透過專利檢索,掌握競爭對手及產業專利發展脈絡;在專利申請過程中,Nandan Khokar博士會親自與專利事務所溝通;在專利審查過程,若專利局給予審查意見,他也會提供專業的技術資訊作為專利答辯之用,讓公司專利布局障礙降低,維持整體專利布局的成果。
               在專利布局國家/地區部分,主要以紡織技術發展熱絡的美國、歐洲及亞洲地區為主,Oxeon公司以歐洲專利出發,同時布局歐洲多國專利,接著利用WIPO專利合作條約(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以下簡稱PCT)向美、加、日、中等地區展開申請。
              Oxeon公司除了利用專利保護技術外,對於關鍵技術則運用營業秘密加以保護;此外,公司也於各國註冊商標,提高品牌之識別度,建立產品的優質形象,而這家公司在2010年時也被視為瑞典發展最快的公司。  
  •  

  • 二、愛爾蘭Atlantic Therapeutics公司-產研共同擘劃專利商品化戰略,打造多贏局面

    Atlantic Therapeutics公司(以下簡稱AT公司)的INNOVO可穿戴式短褲主要應用於壓力性尿失禁治療(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以下簡稱SUI),該技術來自於都柏林大學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以下簡稱UCD)及生物醫學研究公司(Bio-Medical Research,以下簡稱BMR公司)的產學合作計畫,為擴展INNOVO可穿戴式短褲的全球市場,由BMR公司策略性成立AT公司,藉此募集資金並負責全球行銷。

  • 以下我們為您介紹AT公司專利商品化成功的重要關鍵:

      • 1.產學合作共同催生新技術與產品
      •                BMR公司是一家有50多年歷史的醫材公司,該公司致力於肌肉電刺激(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以下簡稱EMS)醫療產品的研發設計、製造與銷售,為讓產品技術升級,BMR公司邀請UCD的Brian Caulfield教授擔任顧問,並一同申請政府研發補助計畫發展改善腰痛、SUI、脊髓損傷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相關的新技術。
             在雙方合作計畫中,原預計針對腰痛提升ESM在肌肉刺激上的治療效果,再將技術並延伸至SUI。為加速SUI治療技術的發展,曾在美國接受物理治療師培訓的新成員Ruth Maher博士加入了研發團隊,Ruth Maher博士分享了他在SUI上的專業知識,讓改良後的ESM在SUI治療上明顯具有成效,而這項產品被命名為「Vital Compact」。
        •  
        • 圖 2、ESM之SUI工作原理圖
      • 2.明訂專利合作機制,促成產學雙贏
      •               在雙方合作的過程中,UCD與BMR公司就專利權、專利實施權、授權金及專利申請/維護權責等合作機制做了契約約定。契約規定,產學合作所衍生的專利由雙方共同持有;在專利權實施上,BMR公司獲得了全球但限定於SUI治療領域的專屬授權,以及SUI治療相關技術的非專屬移轉;在授權金上,主要以醫療技術產業之授權金水準訂約,並依據技術與產品發展期程支付授權金;在專利申請、維護費用部分則由BMR公司支出,而UCD可以無償將雙方的相關研究成果用於學術研究、教學目的上。
              透過此合作機制,BMR公司取得的技術實施權,而UCD則可以收取權利金,雙方互蒙其利;為了擴大合作範圍,UCD與BMR公司另就可運用於腰痛治療相關技術簽訂了全球專屬授權合約,而這項新的適應證應用,目前正進行臨床研究中,為商品化做前期準備。
      • 3.UCD協助規劃多國專利布局策略
      •             在專利布局上,UCD的知識移轉中心(Knowledge Transfer Office,以下簡稱KTO)協助針對產學合作成果,進行了完整的專利前案檢索與專利可行性評估,2009年從愛爾蘭開始提出專利申請,於2010年透過主張國際優先權遞交了國際專利申請,指定進入歐洲、美國等數個國家/地區。這樣的專利申請策略,一來讓BMR公司有充裕的時間評估未來可能發展的市場,以決定實際進入申請的國家;此外,也可藉由WIPO PCT及歐洲專利局提供的專利檢索報告,讓BMR公司可掌握專利審查時可能遭遇的問題,並提前做專利修改或答辯之準備,提高專利獲准率。此外,在歐洲專利部分BMR公司也利用單一專利(Unitary Patent)制度,節省取得專利權及後續維護的成本,使技術可以透過單一專利制度,在未來商品化時於歐洲市場上靈活運用。  
      • 4.策略性成立AT公司,驅動全球市場拓展計畫       

               Vital Compact在市場行銷上,起初透過泌尿科、婦產科等專業醫生推薦使用,後續也開啟了歐洲與中東地區的網路行銷管道;不過就市場調查顯示,SUI治療商品的主要市場為美國,但該市場中已有多家大廠林立其中,若要進入美國市場發展,需要有更高性能的產品、嶄新的品牌以及更多的資金來建立新形象,獲得消費者的支持。

               在這樣的前提下,BMR公司於2017年策略性創立衍生企業AT公司,並由KTO協助尋找投資者入資,該些投資者進行了全面性的盡職調查[3],就競爭對手、市場趨勢以及UCD授權合約進行審查,此外更針對相關技術專利進行了自由實施檢索[4],確認公司未來之市場發展性與風險。

               在創投公司審慎的評估後,AT公司取得了1500萬歐元的資金,BMR公司也將相關專利授權予AT公司運用,而產品品牌由Vital Compact改為INNOVO。這項非侵入性治療SUI的醫材產品很快地在2018年取得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醫材許可證,這項突破性的進展,帶動了一系列的投資,截至2021年6月AT公司共額外取得了4000萬歐元的資金,作為技術持續發展、專利布局與市場擴展之用。

              在美國市場發展的過程中,SUI治療技術幕後的重要推手Ruth Maher博士,也展現了她對SUI的專業知識與瞭解,以專業形象提升了市場對INNOVO品牌的信任度。未來,AT公司將鎖定SUI需求成長最快的亞洲市場,作為下一階段的目標市場。 
      •  

  • 三、土耳其Dermis Pharma公司-醫材新創公司攜手大廠,解決資金、市場難題

    Dermis Pharma公司是土耳其愛琴海大學(Ege University)衍生的醫療產品新創公司,該公司的核心技術來自於該校發明的「開放性傷口敷料」技術,在發明完成後由愛琴海大學協助進行專利布局,並憑藉著全球性的完整布局與龐大的潛在商機,獲得土耳其藥廠Abdi İbrahim的支持,協助完成臨床試驗及取得醫療產品許可證,並打開全球通路與市場,使這項可快速治療糖尿病傷口的敷料技術成功商品化。

  • 圖3、Dermis Pharma公司傷口敷料產品  
  • 在這個商品化成功個案中,愛琴海大學EBİLTEM技術移轉中心(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以下簡稱TTO)主導了整個專利布局、募資與商品化的合作策略。以下就此個案的成功關鍵進行說明:

      • 1.依市場需求發展關鍵技術         

                土耳其大學四位女性教授在2012年研發了一個可以癒合傷口的微粒物質,經過市場調查她們發現慢性病傷口治療在醫療上具有高度的需求,因此他們將研發主題聚焦在糖尿病足潰瘍的治療上,開發了天然皮膚成分的傷口敷料,並命名為Dermalix,這項全新的敷料可以讓傷口快速癒合,且敷料可以被人體吸收,不產生副作用。

      • 2.Dermalix技術透過TTO主導,完成全球專利布局         

                由於四位發明人在專利申請及管理上毫無經驗、且缺乏資金讓這項優質技術可以進行專利申請,因此在研發成果產出後,她們尋求TTO協助,並將專利權移轉給校方,由校方申請與管理該些專利,並主導技轉事宜。

                校方在接收發明人的提議後,就該項技術之技術內涵、潛在市場性與可能的創新策略作了全面性的評估,包括:在技術層面上,從技術成熟度、可行性、新穎性、開發需求、可能獲得的專利權範圍進行評估;在市場方面,就該技術標的市場後續可發展的規模進行預測、產業競爭強度、技術價值、自由運營狀態等構面進行瞭解;在經營策略和財務上,則依據校內支持創新的理念與策略、投資組合、專案可持續性、發明人支持、利害關係人的財務支持等進行評估。經上述評估後,校方接受了發明人的提議,由TTO規劃並完成了該技術未來市場區域的專利布局,為技術商品化開啟了發展契機。

      • 3.「EBİLTEM創新公司加速器計畫」是Dermalix成功商品化的關鍵性觸媒    

                根據醫療產品法規,Dermalix屬於醫材產品,而非藥物,這讓取得上市許可證簡單了許多,不過Dermalix上市前仍需經過必要的臨床試驗與審查,才能取得許可證,而這個過程也需要有相當的資金支應才有機會完成。因此,在TTO為Dermalix制訂的商品化策略中,包含:1.透過專利授權方式,由被授權者進行商品化;2.尋找合作夥伴提供資金與資源,完成產品的開發與上市。但是由於Dermalix技術成熟度仍嫌不足,商品化需要投入的成本高、風險大,因此TTO接洽相關管道與潛在合作者後,仍未能尋得意願者支持這項產品的發展。

               值得慶幸的是土耳其政府為扶植新創產業,啟動了「EBİLTEM新創公司加速器計畫」,由於Dermalix技術與市場前景都有相當潛力,因此獲得了計畫的支持與資金,並設立了名為Dermis Pharma的新創公司。在計畫輔導下,Dermis Pharma公司接受了商品化、市場分析與策略規劃等相關培訓,且為Dermalix引薦了具有悠久歷史的傷口護理醫療產品供應商、藥房等單位進行交流,讓Dermalix更實際的掌握產業動態與情報。

              而TTO也深知未來若要爭取更大型投資者的支持,Dermalix的技術成熟度需由TRL4(元件整合驗證)[5]提升到TRL6(原型於相似環境測試);另一方面,愛琴海大學也相當看好這家校園衍生公司的前景,透過轉讓Dermalix相關專利給Dermis Pharma公司換取公司股權,這項交易也讓TTO可以持續參與並支持Dermis Pharma公司的創業之旅。

      • 4.廣泛的全球專利布局,成為取得藥廠支持的關鍵
      •                在TTO為Dermalix發展的專利布局策略中,以PCT申請出發,同時TTO在完成出初步市場分析後,也徵詢國際技術授權主管總會(Licensing Executives Society International)、歐洲經貿網(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及歐洲智慧財產權協助平台(European IP Helpdesk)等機構的意見,為Dermalix這項傷口護理技術制訂更全面的專利布局策略。經過全球專利申請後,Dermalix在美國、歐洲(36國)、日本、加拿大、澳洲、巴西、南非等國家/地區取得專利權。

                而這家日漸具備市場潛力的公司,在TTO的積極運作下,吸引了多家創投公司的關注,經過創投公司的盡職調查後,共有2家創投公司表示願意投入資金挹注Dermalix於10個國家所進行的臨床驗證、技術發展需求與專利保護;然而,Dermis Pharma公司後續取得醫療產品許可證及開展市場銷售,仍須大量額外資金。經過TTO與Dermis Pharma公司衡量後,他們婉拒了創投公司的提案,選擇尋找成熟的製藥公司合作,加速Dermalix上市。

                Abdi İbrahim公司是土耳其的製藥公司,為了擴展國際市場,該公司利用收購或與外部合作的方式發展新產品與市場,而這家製藥公司也與許多研究機構保持密切的關係,因此他們早已對Dermalix有了基本的調查與評估。在這樣的前提下,TTO與Dermis Pharma公司鎖定Abdi İbrahim公司作為重要合作對象。

               在TTO的協助下,Dermis Pharma公司與Abdi İbrahim公司展開了長達2年的談判,而全球廣泛的專利布局便是雙方合作成立的關鍵因素。在這項交易中,Dermis Pharma公司將專利所有權轉讓給Abdi İbrahim公司,由Abdi İbrahim公司負責醫療產品許可證的取得、生產製造與銷售;而Dermis Pharma公司則持續負責技術的創新研發。

               在這樣的合作下,這項可以解決糖尿病患傷口癒合難題的敷料產品,已於2021年6月成功在土耳其上市,目前正積極展開全球市場銷售,而Dermis Pharma公司則持續在製藥與化妝品技術上進行技術創新,公司持續穩定發展。 

四、結語

透過EPO發表的三個技轉成功案例介紹,分享他們從大學實驗室至市場,有專利保護,才能成功通往商品化之路相關經驗,以及學術研究成果的商品化成功關鍵在於「完整智財布局」與「創新生態系統的支持」,而專利商品化亦非一蹴可及,從研發時便需關注市場需求,與市場進行連結;在技術發展過程中,則需針對重要市場區域進行專利布局,而這三個成功案例不約而同地都運用了PCT申請來爭取時間,進行市場調查,精準對焦重要市場完成專利布局,讓投資者提高投資意願,透過資金的注入,完成專利商品化,讓校園中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研究成果,可真正落地,為人類生活帶來新轉變。 

 

資料來源:

1. https://www.epo.org/news-events/news/2021/20210720.html

2. https://www.epo.org/learning/materials/sme/innovation-case-studies/technology-transfer-case-studies.html

 

 

註解:

[1] 可參考本網站商品化時事報導「EPO調查報告揭示-中小企業於歐洲專利局審查中及已核准之專利,逾2/3專利進入商品化階段」一文

[2] 複合材料為結合兩種以上不同相的物質,由基材(樹脂)與強化材(纖維)所組成,擷取各組成性質的優點,形成新的材料

[3] 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在許多產業中常見的盡職調查是在潛在買家要併購其他公司時,在決策前會針對目標公司之資產、成本、利益及風險等資訊進行調查,以作為決策之參考。

[4] 自由實施(Freedom to Operate,FTO)檢索:運用專利檢索與分析,根據企業在市場或準備進入市場的產品與技術,就其有效專利、申請中專利,甚至過期專利進行調查,比對專利權利範圍,評估產品或技術可實施範圍與可能遭遇的風險。

[5] 資料來源:科技部TRL(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檢核說明表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