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先行者,讓FinTech時代加速來臨!


 

我國第一張UBI保單(Usage Based Insurance,駕駛行為計費保險)於去(106)年誕生了!

甚麼是UBI保單?UBI相較於傳統車險服務,行車風險不再僅依駕駛的靜態資料(如性別、年齡)評估,而是利用車聯技術紀錄駕駛行為,並且回傳至雲端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再據以估算行車風險,讓行車風險估算結果更貼近真實的用車狀態,可為優良駕駛提供更加公平合理的動態保費。

它結合了現今當紅的物聯網(IoT,Internet of Things)、金融科技(FinTech)、大數據分析(Big data)等熱門技術與知識,而跨域催生這張UBI保單的推手,便是鴻海集團旗下的車聯網案例資訊公司。

我們且看案例公司創辦人林俊彥總經理,如何在物聯的產業生態系中,帶領研發團隊不斷精進技術,領先群雄;一家資訊公司又是如何運用異業合作,跨域結合了產險公司成功商品化;而資訊產業所特有的智慧財產,案例公司又是如何同時活用專利與營業秘密等來建構堅固的防禦堡壘呢?

「異業合作」讓車聯網產業化加速實現

近年「萬物聯網」喊得震天價響,但可以成功商轉、打開市場者仍相當有限。誠如林總經理所言,物聯網「說的多、落地者少」,目前正處於渾沌未明的局面;雖然如此,車聯網之應用在國際上已相當成熟,值得借鏡,例如:Uber便是利用車輛的位置資訊,進行供需媒合,提供共享汽車的服務;2013年被Google以12億美金收購的社群導航軟體Waze,便是藉著行車位置、路況資訊,持續優化Google導航服務,日前更落實在地化服務,於我國推出了機車導航服務,這些出現在你我身邊的創新服務,都是車聯網應用的成功典範。

而我國的第一張UBI保單(Usage Based Insurance)能由案例公司催生並不是偶然,適時地調整商品化模式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案例公司林俊彥總經理原為鴻海集團物聯網部門的主管,一直懷抱創業夢的他於2015年以「車聯網」內部創業,成立了新公司致力發展物聯網平台及相關服務;在母集團的支持下,案例公司創立初期傾全力進行技術研發,雖為公司累積了雄厚的技術資本,但所推出的車況診斷與導航APP,採行的商業模式是「B2C(Business to Customer)」,也就是說所有商品化的階段,都由案例公司獨力推動,雖投入了豐沛的資源進行市場行銷,但帶來的營收卻相當有限。

案例公司雖有資金豐厚的集團靠山,但是在研發投入與市場營收難以平衡的情形下,卻也經歷了經營上的低潮;在這樣的逆境中,林總經理將經營策略調整為「B2B2C (Busines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利用異業合作,攜手產險業者,推出UBI保單(Usage Based Insurance),開始讓公司營運盤旋向上。

為何這樣的合作模式能夠成功?最主要是雙方各有營運上的專長與不足,透過異業合作恰可發揮1+1>2的力量。林總經理提到,車聯網的工作鏈甚長,包括硬體層面的感測元件設計、生產,以及軟體層面的系統整合、內容整合、應用發展等,這些都不是產險業者所專精的,對產險業者而言,若只單為取得可供保費精算的駕駛行車狀態相關數據,就自行開發車聯網恐將耗時費力;而這些大數據的處理正是案例公司的專業,因此雙方合作一拍即合,既無侵蝕對方客戶的疑慮,又可互供其長、各補其短,異業合作,為公司帶來全新的商機。

國內車聯網市場先行者,以演算法及大數據領先群雄

林總經理提到,公司核心的技術競爭力有二,其一為「大數據」。

隨著感測、聯網技術成熟,目前可以蒐集的行車數據已相當多元,每台車、每秒鐘可以產出數百種不同的數據,同時隨著廠牌、車款的不同,即使是同類型的數據也會有所差異,在過去,這些巨大的數據並未被蒐集,案例公司則較同業起步早,透過車聯網累積了「大數據」的先行優勢。

另一個核心技術競爭力則是「演算法」。

「演算法」從這些龐大、複雜的數據中萃取可用的資訊,並依各產業的特質,轉化成可供特殊運用的數據。例如:與產險業合作時,便是將資料轉化為具「駕駛特徵」的數據,讓產險業可以掌握駕駛人開車的習慣與對應的風險值,以動態精算每位駕駛人的保費;而與車廠合作時,則將資料轉化成耗損程度的預測,讓車廠可與車主親切互動,以維修服務的貼心提醒,準確的備料,給予車主更主動、優質的服務;若是與電信業者合作,則可將資料轉化成行車、駕駛行為等資訊,作為車隊管理的最佳幫手。

案例公司於車聯網市場本就先行布局,在累積大數據的當下,又同步據以優化演算法,不斷優化的演算功能又進一步滿足客戶各層面的需求。林總經理驕傲地說道,在異業合作的模式下,大數據的蒐集與演算法的優化及客戶滿意度間,形成了正向的循環,讓國內UBI保險的軟硬體成本僅有國外的三分之一,這不只是公司技術能量的展現,也是案例公司與競爭者拉開差距的關鍵、市場競爭力的根基。

「專利」+「營業秘密」= 資訊產業最佳的智權保障

案例公司之智權保護可為謂內外有別,應用於產業端者以「專利」保護核心技術,內部則建構嚴謹的營業秘密保護機制,並輔以柔性的員工獎勵機制為公司留才與技術智慧累積。

案例公司數據暨前瞻研究室李大衛處長表示,公司目前以B2B服務為主,在技術發展上會評估產業的需求,若屬3~5年內的技術發展則申請專利加以保護;若屬6~10年後的展望,則以前瞻技術發展為優先,提高技術門檻,待日後市場應用成形後,方再著手專利布局。林總經理也說道,公司的技術發展與商業策略是緊密結合的,但尚需加上適切的智權保護,以讓支持公司營運的核心技術獲得最佳保障。

在專利申請實務上,案例公司相當重視專利品質,因此在專利事務所選擇上,會透過面試、試寫、檢視事務所先前同技術領域之專利說明書等方式進行遴選,以尋求一專業事務所,作為公司智權保護的合作伙伴。至於日常運作上,當公司有申請專利的構想時,會先由研發部門進行臺、美、日、中等地之專利前案檢索,以確認該項技術在產業之獨特性,避免侵犯他人權利,衍生日後智財爭議,影響公司營運。而於完成專利檢索後,則由研發單位先行撰寫技術說明,並將專利檢索結果、技術說明交予專利事務所進行專利撰稿;此時,專利事務所還會再次前案檢索,以確認專利可行性,若有相似專利,則會再與研發單位討論後續專利撰寫方向,以求每項專利都可以完整保護公司的研發成果。

除了透過專利保護研發成果外,因案例公司是間資訊公司,「演算法」是其主要的研發資產,因此,「營業秘密」措施也同屬公司智權保護的重要一環。在完整的機密文件保護措施中,公司產出之演算法均透過紙本保存,文件並區分有「普通」、「機密」、「極機密」、「非常機密」等等級,同時亦規範有相關之調閱申請、簽核管理辦法,因此公司所有人員在調閱文件時,均需依相關規定辦理。此外,各文件上也都配有一識別碼,一旦文件流出或做不當使用時,便可利用識別碼追蹤文件流失的源頭。

李處長表示,演算法是由人產出,一旦人員離職或將資訊流出,都將造成公司技術上的損失,所以人員的管理也是公司保護技術中重要的一環。案例公司在保全研發能量上,除了明確的管理規定外,更透過各項激勵措施,鼓勵同仁參與研發工作。林總經理說,對資訊技術公司而言,人才培育是相當不易的,他經常鼓勵同仁,留在公司服務,可讓車聯網技術集結,加速實現改變世界的夢想,若離開公司則讓力量分散了,相當可惜;因此,案例公司除了將績效與薪資、獎金、升遷制度結合,另一方面也提供員工認股機制,讓有心一同發展車聯網的同仁,增加留在公司服務的動機,進而達到留才、求才的效果,資訊技術也得累積精進。

結語

案例公司雖是車聯網產業的新創企業,但在技術與資金上較無一般新創企業的限制,因此得以在相對充沛的資源下,研發火力全開、專利布局,以不斷湧入的「大數據」優化「演算法」打造競爭優勢,並在車聯網應用上與產險業者異業合作,推出首張UBI保單,為國內金融科技、物聯網應用突圍,打下了漂亮的一仗。未來,案例公司也期望將我國的成功經驗,推展到東南亞新興國家,讓國產的車聯網技術,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

 

受訪人:林俊彥  總經理、數據暨前瞻研究室李大衛  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