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永續引領企業經營,打造技術整合平台


 

個案簡介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全球消費者每分鐘購買100萬個寶特瓶,2016年全世界共購買了4,800億個寶特瓶,但回收率卻只有一半,無法被大自然分解的廢棄寶特瓶對於環境衝擊可謂相當巨大。在全球環保意識高漲的現今,如何延續物命,將各式衝擊環境的廢棄物轉化再利用,成為眾多企業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一來可達到充分利用地球有限資源之目的、二來對於企業形象也能正面提升。

本次專利商品化成功案例訪談,來到國內首家環保公益企業,該公司利用廢棄寶特瓶、環保毛毯剩布/邊等,研發出各式紡織品、生活用品,創立迄今已成功讓5.5億支廢棄寶特瓶化身綠色環保再生產品,回到人類日常生活圈中,甚至成為慈善團體國內、外賑災的重要物資,讓回收資源變身精緻、安全、有品質的綠色再生產品,再次造福人群。

此家案例公司,全心投入環保公益產品研發之際,也積極透過專利佈局、取得各國環保標章/認證等作法,讓消費者對於環保再生產品用的安心、放心;在營運上,更試圖以社會公益平台的新營運模式,將企業投資及每年盈餘作為國內外賑災及社會公益之用,成為全球首家以環保公益為宗旨的社會公益企業。

「延續物命,綠色永續」催生環保再生品研發

1990年代國內垃圾大戰四起,當時人們環保觀念薄弱,不知垃圾也可再生利用。鑑此,國內公益團體開始在各地推動環保觀念,廣設環保回收站,由民眾自發性投入環保回收工作,針對紙類、塑膠瓶、玻璃等廢棄物,進行分類回收;另一方面,由於在全球各地賑災活動中需要大量的賑災物資,因此國際人道援助會志工團隊便開始發想能否將回收站中的大量的廢棄寶特瓶再製利用,並投入賑災、公益之用。

有此想法後,身為團隊一員又是國內某紡織業知名大廠的企業主,帶領著一群研發團隊展開將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的研發任務,並成功將廢棄寶特瓶轉化為再生聚酯/再生纖維後,並製作成終端產品落實於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證明技術可行性後,便由國內五位實業家捐資成立案例公司,並整合紡織業上、中、下游合作夥伴,初期將廢棄寶特瓶回收製成環保紗線及布料,並設計成各式各樣的環保再生環保產品,將綠色永續的觀念,透過品牌推廣將產品行銷傳遞各界。

案例公司成立後,在技術研發上以「技術整合平台」自居並藉由生產履歷及二維條碼將產品注入生命力,在市場上則定位為「環保再生『 愛心』 品牌」,嘗試發想與研發各式各樣各樣的生活用品,讓綠色永續的理念深植人心。

創意發想激盪,整合外部資源實現不可的任務

在技術研發上,案例公司採取「技術整合」策略,每當公司研發團隊提出創意想法時,便尋找志向相投的企業進行產品試製,將創意轉化為實際商品。在此綠色平台下,多年來案例公司成功發展出多元環保商品,並在世界各大發明展上屢獲大獎肯定。陳意容博士指出,公司近年發展的產品除了紡織品外,也開始延伸到生活用品,研發部主要的任務在發想各種可能的環保再生商品,並將這些創意點子加以實現。

如何將點子真正實現呢?「結合外部資源」是重要的作法。當公司有商品創意後,會進行初步規劃,並開始尋求專業廠商協助進行技術研發與試製;回顧公司成立初期,便攜手工研院申請經濟部業界科專計畫輔導案,研發親水性機能環保布料,讓公司使用的環保布料,可以擁有冬季更加防風保暖、夏季涼爽的功能性,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經過該計畫讓公司成功的發展出機能性回收PET纖維製程技術。 除了與工研院合作外,與理念相合的中小型企業合作也是另一種選擇。陳博士說道,由於公司環保理念獲得社會認同,因此公司在進行產品研發時,也會尋求廠商協助合作,許多研發點子在技術上難度高、甚至需要整合多家廠商資源才能達成,但由於發展環保商品的理念獲得合作夥伴的認同,大家都會共同努力地實現研發構想。

以八仙塵爆時,研發現有壓力布的改良為例,便是攜手與多家社福團體共同研發壓力布,由案例公司研發團隊提出布種改良建議,再由合作夥伴協助開發更透氣、輕薄的鐵灰色布料,並打版設計為壓力衣,分送案例公司研發人員、志工團隊、燒燙傷友共同進行實測,將傳統壓力衣穿著不適的情形改良,讓傷友在復健的生活中,有更舒適、清涼的壓力衣可穿著,而且藉由壓力布顏色的變化讓傷者穿著也不會引起外人的注視,使傷友在身心上都可減低壓力,加速身心恢復的速度。

此外,公司針對寶特瓶、環保毛毯剩布/邊等資源回收再生部分,也開發出保防眩光太陽眼鏡、RePET 再生材質塑膠椅/曬衣架等商品。陳博士說道,資源回收產出的塑膠塑料與一般原油產出的塑料有所不同,因此在開發產品上,案例公司掌握了回收原料改質的關鍵技術,而製程條件的控制更需公司研發團隊進入產線協助進行專業參數調整,以完成產品研發製作,並確認商品可量產進行商業化,因此在合作過程中,需要合作夥伴的共同配合,在合作夥伴的選擇上便需要尋找理念一致的企業進行合作,才能共同串起綠色供應鏈來生產出具備環保再生又可讓使用者感到實用、有價值性的商品。

背負公益包袱,品牌開創之路費心思

案例公司產品均為環保再生產品,在商品上別具意義,且不斷精進產品功能性,為產品創造附加價值。陳博士提到,公司成立初期在產品設計上雖然希望滿足流行市場的需求,然而在以無染或不後染為目標下,產品還是以綠色、白色、黑色、灰色、大地色為主色。在面對內、外部銷售的多重挑戰下,幾經調整後,公司行銷策略改以「階段性行銷」方式推廣商品,首先公司將目標客群鎖定在公益團體內部,希望取得大家對產品的品質、機能的認同後,再轉為對外說服消費者,使公司在利潤上可以穩定成長,支持公司持續投入創新研發活動。

此外,雖然環保是公司產品的基礎形象,為確保產品品質與安全性,公司快速完成檢測實驗室建立,推動專業檢測,以求產品可與國際規範接軌,讓環保布料的品質與安全性獲得嚴格把關,以達到國際級水準,消彌消費者對產品的疑慮,增加產品的說服力。

專利保障研發成果,提升產品形象

案例公司主要以研發、行銷綠色環保產品及傳遞惜福愛物的理念,除了在產品上的環保價值意涵外,更需要第三方公證單位給予產品實質的肯定,提升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任度。

陳博士表示,公司產品除了透過嚴謹的檢測實驗室進行品質把關外,公司也積極取得國際化認證,證明公司研發、銷售的產品能符合全球規範。除了認證外,「申請專利」是對產品最直接的保障。陳博士提到,申請專利是保護公司產品的不二法門,可以證明公司是率先研發出該技術的廠商,同時專利對於產品形象也有加分效果,讓消費者認知到公司的產品除了環保的感性意義外,在技術也是受到肯定的,公司在研發上更是持續不斷向前邁進。

公司之研發,除了以環保素材為主要研發主軸外,也會不斷強化產品功能性,並確認產品技術及創新/專利性後,並由專業事務所申請專利進行保護,在事務所挑選上,主要以有口碑、專業度高、值得信任的大型事務所為首選,讓專利可真正發揮保護產品的實質效益。

結語

案例公司以「環保品牌典範」為努力目標,以微笑曲線—「研發/專利」與「品牌/行銷」高附加價值兩端為主要經營活動。在產品研發上,強調技術整合、善用外部資源讓環保再生的原料可以化身各式生活用品,且申請專利保護技術;在產品行銷上,透過各項認證把關品質,贏得消費者信任,讓公司營收有持續成長,不僅是商機也同時能回饋社會。

案例公司從2008年成立迄今,秉持著「綠色永續」的理念,希望將環保觀念透過商品與環境教育,朝「減廢」到「零廢」的目標邁進,而目前公司也能利用廢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各式紡織品,用於國際賑災,讓環保結合人道精神;進一步又發展回收再回收/循環的再生技術,在實現「綠色價值及環境永續」的願景路上不停向前,讓資源永續利用,珍惜地球的每一分資源。

 

 

受訪人:研發部陳意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