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使用script可是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臺師大在大專院校中以「文創」產出聞名全國,「科學成就之旅」成功經驗,開啟校內文創技轉之經營模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下簡稱:臺師大)是國內最早的師範大學,長期以來致力培養教育與社會人才,在研究上以「文創」為主軸,近來校內也積極與產業應用面接軌,於資訊、化學、生技上漸有專利產出,技術移轉成果逐漸放大,2013年更以「科學成就之旅」榮獲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成為少數非理工型的獲獎團隊之一。

「科學成就之旅」主要是將國科會遴選的「五十科學成就」,透過影片方式,紀錄台灣科技史上,工程科技、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四領域的重要傑出科學成就,為台灣科技發展留下歷史見證;而臺師大也結合「教育」的強項,將科學成就之旅成果與各級學校課程融合,同時透過與國內知名的科普影片代理商合作,進行影集的推廣與授權,培育學子對於科學的興趣,讓科學教育向下扎根,展現科學成就之旅無限價值。

本次優質技轉經驗分享訪談活動中,臺師大也邀請到科學成就之旅研發團隊,從研發團隊的觀點,探討在技術移轉過程中,如何讓研究成果商業利用價值提升,擴大研發成果的利用性,使更多知識、技術需求者受惠。以下我們將介紹臺師大在技術移轉上的作法,以及如何以「主動出擊」方式,找出校內具有技術移轉價值的研究成果,協助研發團隊順利與業界辦理技術媒合,簽訂技術移轉契約,讓學術與產業接軌,嘉惠企業。

研究成果以文創為主軸、科技與工程產出為輔

臺師大早期以培育國中、小師資為主軸,在教育、人文、自然科學、美術、音樂、體育上擁有深厚的研究基礎,為了搭配時代與科技的演進,近年逐漸轉型為綜合型大學,目前設有教育、運動與休閒、音樂、理學、科技與工程、文學、國際與社會、藝術、管理等九大學院。而臺師大早期也是亞洲地區唯一一所提供外籍學生修習中文的機構,曾是美國國務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單位,指定的華語學習單位,因此在中華文化與華語學習傳播上,蘊含豐沛的能量。

臺師大長期專精於教育與研究領域,且戮力於中華文化的推廣上,因此在文創上蓄積豐厚的資源,更是在教育與藝術界享有高知名度;近年配合行政院所推動的六大產業政策,主攻「文化創意」領域,以發揚中華文化為目標,並掌握產業脈動,推廣國語教育與創新科技,促成與產業合作的最大可行性。

根據臺師大統計,目前在校內的研究產出中,科技工程學院的研發能量強、產學合作經驗也是各學院中的冠軍;「教育學院」的研發能量與產學合作經驗居次;其餘學院之研究發展與產學鏈結強度也在逐漸增強中。



圖一、臺師大產學能量地圖

建立專業技術移轉服務流程

為活絡校內研發成果的產業利用,在研究發展處產學合作組(以下簡稱:產合組)中,設有專人提供校內技術移轉與產學合作案的服務,服務內容從有價值的技術挖掘、智權申請、技術包裝到合約談判與簽訂,提供完整的服務,刺激研發團隊與產業合作的意願,更讓研發團隊在與產業合作時,可以有一穩當的靠山,無須擔憂繁瑣的行政細節。

產學合作組洪翊軒組長提到,由於學校以教育發展為背景,研發團隊對於產業合作普遍維持保守態度,為了讓研究成果可以與產業接軌,目前由產學合作組的專案經理,逐一盤點校內具有智權產出、技術移轉或產學合作經驗的研發團隊,並由專案經理訪談各研發團隊,瞭解研發團隊的技術內容、產業價值與潛在合作對象等,挖掘各團隊的技術專長,並採取專利申請等保護措施,將有機會產業化的技術進行包裝,尋找合適的技術需求者。

此外,若技術團隊與外部廠商自行接洽,並達成初步共識時,產學合作組也會協助價格談判、合約設計與簽訂等事務,使技術移轉案圓滿簽約;在進入技術移轉階段後,協助進行衍生成果管理、權利金分配等事宜,為校內研發團隊開創一便利的技術移轉服務流程。



圖二、臺師大技術移轉服務模式

以下將針對臺師大之技轉服務流程,一一解說臺師大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將學校的研究成果做最大化的產出:

一、規劃階段

由於臺師大校風向來以「人才培育」為宗旨,各系所在發展上仍以「教育」為出發點,近年開始轉型,加強與產業之溝通交流,因此研發團隊對於技術授權、產學合作等事務,需有一專業團隊引導與協助,方能順利完成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在技轉的規劃階段,以尋找案源為主要工作重點,其次則協助研發團隊進行技術保護,以保障技術成果不外流。

  1. 1. 尋找優質技轉案件

    為了讓更多研發團隊參與技術移轉,帶動校內與產業合作的氛圍,產合組以「曾有技轉或產學合作經驗」的團隊做為先鋒部隊,希望可以在這些團隊中找出更多優質、適合產業應用的技術,讓此類技術可以廣泛地讓產業知悉,提升產學合作的成果。

    在尋找優質案源的過程中,產合組會先行找出研發團隊執行的相關研究計畫,以「客製化」的方式,評估提出專利申請、技術移轉或產學合作的可行性,並由產合組的專案經理與研發團隊定期訪談,瞭解技術研發的實質內容,與團隊討論進行產業化的可能方向,強化研究與產業利用的連結。

    產合組透過技術業務的推動,希冀可使研發團隊與產合組累積更多實戰經驗,以複製成功經驗,協助校內各研發團隊投入技術移轉的行列。

  2. 2. 落實技術保護措施

    在與研發團隊溝通的過程中,產合組會篩選出適合申請專利的技術,並委由事務所辦理專利申請,保護技術。目前臺師大的研究產出中,文創類產出資源豐富,但在文創的專利申請較為困難,因此除了申請專利保護外,著作權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以「科學成就之旅」一例而言,便是利用著作權中的「公開播送權」進行授權,為學校帶來權利金的收入。

    除文創類的產出外,校內在化學、生技、資訊系統領域也有不少專利產出,尤其在2009年之後,校內專利產出量明顯提升,顯示校內各系所開始向產業移動,並透過專利的申請,保護技術,以降低在與產業交流的過程中,技術外流的風險。

    在專利申請與維護的業務上,產合組主要協助研發團隊與專利事務所進行溝通,再由事務所協助進行專利前案檢索及撰寫專利說明書,提出專利申請;在專利維護上,則由產合組協助各研發團隊評估專利價值性、運用性,並辦理維護作業。

  3. 3. 技術加值包裝

    產合組為了擴大校內的技轉成效,研發成果得以結合產業趨勢、技轉運用,積極與各研發團隊挖掘各項優質技術,並透過不同形式,提升技術價值;或進行策略規劃,使該項技術優勢可以放大,成為學校具代表性的特色技術。

    洪組長與我們分享校內一個成功的文創技轉模式。臺師大在華語的教育上,堪稱是國內的標竿學校,扮演外籍人士華語文推廣與教學的要角,為了評估外籍人士學習華語文之成果,便由國語教學中心、華語文教學研究所與心理教育測驗中心共同研發「華語寫作驗測線上評分系統」,該系統透過產合組的行銷包裝,在英國、韓國、美國、日本、法國、泰國及越南等地海外施測,且接受教育部委託成為國內主要的華語驗測中心。有了此豐碩的成果後,學校也鼓勵研發團隊創業,成立一家公司,負責此驗測系統的營運與服務。

    根據產合組統計,目前校內技轉成果,主要以著作權授權為主,授權金都是小額的收入,與其他理工型大學,單一技術授權動輒數千萬比較,實在難以匹敵;但臺師大仍將以「文創」為特色,積極尋求與產業合作的機會,走出與他校截然不同的技轉之路。

二、媒合階段

在技術媒合過程中,臺師大以加強技術曝光為重點,除建置產學技轉媒合平台外,也結合台大、台科大、工研院等外部單位,透過結盟讓校內優質的專利,可以在多元管道行銷,提高技術能見度,讓技術需求者可以進一步接觸到臺師大的技術,結成合作良緣。

  1. 1. 建置產學技轉媒合平台

    為了讓校外人士進一步瞭解臺師大的技術能量與研發團隊專長,研發處建置有「產學技轉媒合平台」,由系統媒合配對,促成合作的機會。洪組長提到,「產學技轉媒合平台」的概念與時下流行的Yahoo交友、愛情公寓等機制雷同,研發團隊可以在平台上填入專利、技術基本資料,並看到技術需求者相關資訊;若技術需求需要之技術性質相似,研發團隊就可以觸發媒合程序,同時廠商也可以收到信件通知;廠商若有意願,便配對成功,產合組會在此時安排雙方進一步洽談,討論合作的可能性。反之,廠商端也可以觸發媒合,若雙方有合作意願,便可安排會面。

    透過此平台的媒合,除可公開校內技術外,也可以蒐集到產業的技術需求,藉由媒合雙方對於技術案件合作意願的程度不同,由資訊系統對應處理,例如:當被媒合者在系統中點選對於技術「有興趣」,產合組便會收到通知,協助安排後續事宜;若被媒合者點選的狀態是「考慮中」,系統便會定期發送信件予被媒合方,讓被媒合方可以持續追蹤該案的狀態。

    在「產學技轉媒合平台」的輔助下,校內可以瞭解到產業需求,促成學校與產業的緊密合作,使校內創新研發成果達到推廣的成效。

  2. 2. 辦理技術媒合說明會

    在技術合作的過程中,技術供需雙方「面對面」對談,通常是促成合作的關鍵點。在臺師大為了讓企業進一步瞭解研發團隊的技術,每年會辦理4~6場不等的技術媒合說明會,舉辦形式可能是由校內多組研發團隊共同發表;也可能是針對單一廠商需求,尋找校內相關技術團隊共同展示。

    洪組長說,先前中油曾就某一專案尋求校內技術協助,因此便由產合組邀請與該專案技術相關的不同系所研發團隊,一起參與媒合說明會,提出技術構想,再由中油進行技術遴選,選定所需技術,成功促成臺師大與中油的合作。

    藉由技術媒合說明會舉辦,校內可以推出具技轉潛力的技術,邀請產業界與會瞭解,同時也可以在技術媒合說明會中,進一步瞭解廠商想法,討論彼此合作的可行性,使研究發展可以更貼近產業實用面,做大技術商業價值。

  3. 3. 與外部單位結盟

    為了活化專利,產合組積極尋找外部良好的平台,進行校內專利推廣。目前臺師大與一般大學龍頭-台大、技職院校龍頭-台科大成立「國立台灣大學聯盟」,三校除了聯合招生、跨校選課、圖書資源共享外,也在技術移轉業務上,互補彼此專長,為產業提供最佳的技術解決方案。洪組長談到,一般企業尋求技術時,台大、台科大是相當重要的技術尋求管道,因此兩校也各自建置有專利/技術揭露平台,透過結盟合作,可以在台大、台科大的專利/技術揭露平台上,看到臺師大的連結,因此當廠商有文創需求時,便可直接連結到臺師大產學技轉媒合平台,尋找相關優良技術。

    除了與他校合作外,臺師大也與工研院簽訂「專利權代理銷售契約」,由工研院代理銷售熱門技術專利。在此機制運作下,產合組會先行在校內徵求相關熱門技術,再將技術以包裹形式,提供予工研院對外技術媒合。現階段雙方合作的技術專案,包括:智慧端手持裝置、802.11相關Wi-Fi暨行動裝置影音串流處理技術等,後續將參考工業局技術發展重點,諸如:物聯網等,陸續將校內相關技術委託工研院代為推廣。

    在技術移轉方面台大、台科大、工研院一直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也有其技轉經營的廣大合作群及推廣經驗,透過與這些單位交流合作,臺師大可以汲取各單位技轉成功經驗,同時又可有更多元的方式推展校內技術,活化校內專利應用,可謂是一舉數得。

  4. 4. 建立技轉潛在廠商名單

    在建立技術廠商名單上,臺師大認為技術推廣的人脈主要還是緊繫在「研發團隊」身上,研發團隊發展的技術適用於哪些產業,產業中又有哪些潛在技術需求者,可以從產業觀察、技術論壇、專業學會等場合,與廠商交流、建立互動關係,為日後合作立下基礎。

    至於建立潛在廠商名單一事,臺師大與他校作法大不同,他校建立是「績優潛在廠商」名單,而臺師大建立的是曾發生過法律糾紛、產學合作經驗不愉快的「不適任廠商」名單。洪組長說道,會有這樣的作法,主要是當研發團隊若與此類廠商有所接觸時,可以事先提醒研發團隊,讓研發團隊、產合組都可以更加謹慎的態度,處理雙方的合作案,降低技術移轉過程的風險。

    對於建立「優質潛在廠商」名單一事,產合組主要是藉由研發團隊提供的名單進行累積,同時也著手遴選信譽良好、符合現代商品運用的廠商名單,以使後續技術媒合時,可迅速將各項技術資訊,傳播給合適的廠商,推廣校內技術。

    近年臺師大日益重視產學結合,產學組更積極搭建各種技術曝光的橋樑,除了上述的各項管道外,校內也鼓勵研發團隊參加各式展覽,例如:臺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世界各大發明展等,讓該校的技術可以世界各地發光。

三、談判、簽約階段

對於技術洽談部分,先前曾發生廠商透過各種方式刺探技術內容後,自行開發、申請專利的情形,因此產合組相當重視「先進行技術保護、才做技轉」的觀念,所以在各項技術產出時,產合組都會建議研發團隊先行提出專利申請,若無專利申請則請廠商簽訂保密契約,以避免技術外流。另外,在廠商與研發團隊商討技術內容時,也會提醒研發團隊朝技術可達效益、對產業影響等大方向溝通,待廠商有興趣時,再以「產學合作」方式先行培養合作默契,建立雙方互信基礎,才發展技術技轉。

在合作細節、價金、衍生權益分配等事項上,臺師大以尊重研發團隊意願為主,因此在與廠商議定各事項前,會先行徵詢研發團隊的想法,並以其想法為基礎,議定契約內容。而對於技術移轉的合作內容,態度也相當開放,例如:在技術賣斷、專屬授權、非專屬授權上是沒有特定限制的;在價金上也無一固定價格,可就合作內容進行專案討論;在衍生專利上,也會以共有方式與廠商共同持有。由於產合組將每一個合作案都視為獨立「個案」處理,因此在與廠商合作上也更具有彈性,對於提升技術移轉成功率有不小的幫助。

在技術移轉過程中,「契約」是保障雙方權益的關鍵,臺師大除了由產合組協助處理外,也委請專業律師協助審視契約內容,讓研發團隊及廠商的權利、義務有所本,創造圓滿合作的經驗;至於,在談判與簽約的過程中,產合組扮演了「橋樑」的角色,透過產合組的協助,讓各項技轉工作順利推動,提高學校的技術移轉實績。

「科學成就之旅」開創新授權模式

「科學成就之旅」是科技部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中,唯一以「文創」獲得表揚的團隊!「科學成就之旅」主要是配合國科會50週年慶活動,遴選出的50項傑出補助研究成果,稱之為「科學50成就」,再由臺師大圖文傳播系王希俊教授、科學教育研究所張俊彥教授、通識中心王銀國副教授、葉孟宛副教授跨系所合作,執行「科學成就之旅」研究計畫,將科學50成就中具有生命故事的內容,拍攝成13集「科學成就之旅」影集。

在科學成就之旅中,為了豐富影片內容,讓科普知識深化至國中、小學,由執行團隊挑選科學50成就中,較有生命故事、價值性、有畫面的成就,委託專業製播團隊協助錄製影集,在13集影片中,包括有工程科技、人文社會、自然科學、生命科學四大領域,每集約有2~3個科學成就故事,並在電視頻道中播出,讓國人有機會認識台灣的重要科學發明。在這些科學成就故事中,紀錄科學家研究上的堅持與奮鬥精神,更記錄了許多不可溯的珍貴人、事、物,例如:在「遺失中的古臺灣」一集中,拍攝臺灣最後一位以「巴宰語」為母語的平埔族耆老,在拍攝的隔年便逝世了;其中,部分拍攝的科學家年事甚高,透過影片的紀錄,我們方能留下這些科學家的中心思想與研究成就。這是「科學成就之旅」彌足珍貴的價值,它記錄了台灣寶貴的科學發展的輝煌歷史。

「科學成就之旅」完成後,臺師大希望可將之融入各級學校的教材中,於是舉辦了教案設計競賽。在教案比賽中,獲得冠軍的作品,便是科學成就之旅中,拍攝「遺失中的古台灣」的布農族國小教師所設計的教案,該位教師將影片中拍攝片段與教學結合,讓校內的布農族孩子們可以建立文化認同感;此外,也有美術教師,將「美麗新視界」影片中介紹LED的片段,與美術課結合。而這個教案設計競賽吸引了120多個團隊參與,也讓此系列影片在各級學校中打開知名度,讓更多師生認識科學故事。

對於此案技術移轉帶來的授權金收益,「科學成就之旅」團隊笑說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果,原本影片製作完畢後,並沒有「有償授權」的想法,但是由於某單位在向學校申請授權時,契約中提到若影片使用發生智權糾紛,學校需有賠償責任,因此學校才考量到若需要簽訂此等契約,那就要有相對價金,雙方方能各自負擔權利、義務,至此「科學成就之旅」開始建立有償授權的機制。在第一年的推廣中,臺師大共與13個單位簽訂授權,其中4個是有償授權;鑑於處理此等授權程序繁複,需依每一授權個案處理、訂約,故在討論後,由學校將「科學成就之旅」授權予國內知名的科普影片代理商,處理公開播送授權、DVD發行等事務,讓行銷及推廣事務由專業機構負責,且授權績效良好,授權金與衍生利益金總額超過百萬元,方得獲選為「科技部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

對於各方積極授權,「科學成就之旅」團隊認為大概可從兩個面向來看:其一、此系列影片收錄台灣過去50年的科學發展精華,影片內容涵量深、豐富度夠;其二、臺師大在教育界上的「品牌知名度」高,因此出版品口碑良好,成為各級學校圖書館典藏的標的。「科學成就之旅」的成功模式,也成為校內文創發明及授權的典範,目前校內也有研發團隊與電視台合作製播「科學不一樣」節目,並接獲許多單位詢問授權的事項,因此未來也將依循「科學成效之旅」的模式,持續讓此類科普傳播的成果得以持續放大,讓國人以深入淺出的影片故事,認識、接觸科學。



圖三、「科學成就之旅」成功關鍵

總結

臺師大在研究產出上,以「文創」聞名於國內,且相較於技術的專利授權,著作權授權的年限更長、更能直接影響到大眾生活及文化;而師大也秉持在「教育」上的專業,產出各式寓教於樂的文創結晶;另一方面,臺師大在化學、生技領域的研究產出,近五年來成績斐然,產學成果持續放大,對於產業界助益不小。期許未來,臺師大在產學組、研發團隊的攜手合作下,各項研究成果可以擴大與產業界的連結,有效移轉商業應用,活化校內研究成果!

受訪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產學合作組洪翊軒組長,及「科學成就之旅」團隊-王希俊教授、張俊彥教授、王銀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