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使用script可是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

「NPEs非專利實施公司」介紹

非專利實施公司(Non-Practicing Entities,以下簡稱NPEs)是在專利制度發展之下所興起的新興事業體,本身不進行生產製造或產品銷售,主要以透過購買方式取得具有產業威脅性的關鍵技術專利,並以專利授權或專利訴訟為主要手段,向從事生產或製造公司收取授權金或賠償金為營業目標。

一、NPEs運作模式

NPEs收購專利主要具備三大特徵:1. 專利所屬之技術領域中,存在有數家主要的競爭者。2. 專利之權利範圍需大到足以向鎖定的對象主張專利權,且勝算機會很大。3. 能夠以最少的金額取得該專利權。因此,NPEs擁有大量具有經濟價值並且攻擊力強的專利資產,並且以無法負擔訴訟費用或不願進行訴訟、無法負擔敗訴風險的公司、無法承受法院禁制令所造成營運傷害的產業公司,向其提出警告函或是授權邀約來獲得權利金。

因此,NPEs的終極目標並非要打擊產業競爭對手,或是要進行侵權訴訟主張專利權,NPEs的目標在於透過專利授權取得權利金,可見NPEs也並不希望花費太多資源在法律訴訟上,而是以速戰速決,用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利益。


圖一、NPEs運作模式

二、歷年倍增的訴訟案件

NPEs以專利威脅廠商索取授權金或賠償金的營利方式,讓產業界聞風色變,不堪其擾,因此有了「專利蟑螂」或「專利流氓」的稱號。根據Patentfreedom調查報告指出,2001年NPEs訴訟案僅有623件,到了2011年時暴增到5,307件,成長了9倍之多。 報告中亦指出至2013年1月止,確定大約有超過680家NPEs,並總共進行了近25,000件專利訴訟,其中以大型企業為主要攻擊目標,如:蘋果公司、惠普、三星、戴爾、新力等為NPEs訴訟數量前五名。

NPEs目標對象除了大型企業之外,新創企業也是攻擊目標之一。新創企業在NPEs策略之下很有可能是日後對大廠提出訴訟的跳板,亦或是灑網捕魚,利用新創企業惶恐害怕的心態引誘上鉤。NPEs在專利獲利上於2011年的年收益共達到了290億,非常可觀,因此對於NPEs提出的警告或訴訟作出有效的應變措施、降低對產業造成的傷害,成為各界積極重視的議題。


圖二、NPEs訴訟案歷年趨勢

資料來源:PatentFreedom(2013/1/18)

三、NPEs防禦應變方法

在NPEs虎視眈眈之下,企業該如何應對,成為產官學界熱門討論研究主題。在政府方面,美國國會研究處針對NPEs所提出的訴訟案件不斷增加,其中大約有92%的案件最後因證據不足而敗訴,造成龐大的資源浪費和產業困擾,對抗NPEs已提升至國家重要政策之一。在社會上,也有許多產業界和學術業對於對抗NPEs的提出經驗分享,協助新創企業和中小企業進行防禦策略的擬定,避免因NPEs而影響了日後企業成長茁壯的機會。

  1. 1.美國國會研究處「專利蟑螂爭議概要」研究報告

    2012年美國國會研究處公開「專利蟑螂爭議概要」研究報告,此份報告針對NPEs爭議和日漸增加的訴訟案件進行探討與檢視,美國國會研究處在報告中表示,NPEs之行為違背專利法「鼓勵創新發明」精神。故,美國針對NPEs對產業造成的影響,提出相關改善措施與立法方向,例如:SHIELD Act (Saving High-Tech Innovators from Egregious Legal Disputes Act)法案,該法案目的在於解決高科技產業陷於NPEs惡意法律訴訟時,若法院判決NPEs無合理勝訴理由時,則必須支付被告廠商合理的訴訟費用和律師費。

    該份報告中,同時論述專家學者出對於防禦NPEs之策略觀點,包括:限制NPEs提出ITC禁制令、縮短專利保護期、增加專利維護費、取消申請中專利提出延續案、強制公開專利轉讓/授權等方式,但以上方案均需在不違背國際約定和專利立法原則下,進行相關措施之草擬與立法。

  2. 2.產學界對抗NPEs經驗分享

    另一方面,在產業和學術界也不斷提出經驗分享來抵禦NPEs的騷擾,特別是在針對新創公司或中小企業,由於企業體之資本和經驗不足,導致在面對NPEs時產生恐慌或是影響公司營運發展。因此,面對NPEs要訣:

    (1)保持冷靜:瞭解「利用訴訟捍衛專利權」絕非NPEs的本意,反之,進入訴訟程序NPEs還必須產生訴訟費用之風險,因此新創公司在接收到警告函後首要是保持冷靜,根據統計,大約有22%的公司以冷處理方式暫不理會,最後該事件便不了了之,這代表著公司可能只是NPEs撒網對象之一而已。

    (2)擬定防禦對策:可與長期合作之律師進行討論,審視公司營運狀況做出最有利的對策。若是可能落入專利侵權,則考慮是否有技術迴避之可能、亦或是主張先前技術舉發專利無效等行政程序策略,在公司資源可負擔的範圍下,使用有力的防禦策略。

    (3)證明公司財力單薄:向NPEs告知公司無力負擔授權金或是後續訴訟費用,讓NPEs瞭解自己不是他們的目標對象,無法在此獲得利潤。

    (4)聯合抵抗:與其它被告共同抵禦,分攤訴訟相關費用,減少負擔。

    (5)保持低調:愈是成功的技術愈容易引NPEs來敲門,因此對技術保持一定的機密控管,才能夠降低一定的風險,同時,當接受到NPEs攻擊時,表示技術已有一定的成熟性,因此將該攻擊視為產業競爭之手段,用冷靜理性的態度處理才是上策。


圖三、面對NPEs要訣

四、結論

我國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在面對專利訴訟不如大廠具有雄厚資源可以進行抗辯,在推動品牌化、國際化之時,亦有可能遭受到國際NPEs之覬覦,因此在面對NPEs專利授權、侵權警告函之處理,應保持冷靜態度,尋求法律專家或政府資源之協助,降低NPEs影響公司未來發展或是專利商品化機會,且專利訴訟風險評估亦是企業在商品化推動上值得進一步思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