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補助資源注入 帶動扣件產業技術、專利保護思維轉型

 

個案簡介

我國素有「螺絲王國」美稱,是全球第二大螺絲出口國,全球面對中國大陸紅潮逼境,螺絲螺帽產業近年紛紛轉往醫療、航太、車用等高值化產品發展,並朝向智慧化和綠色製程發展,以鞏固我國在全球扣件產業的競爭優勢。

本次訪談案例公司是國內知名螺絲大廠於2008年成立之醫療器材生醫科技公司,目前也是國內最具規模的植體(人工牙根)公司。其創辦人張土火董事長在螺絲螺帽產業已有40餘年資歷,目前更是臺灣螺絲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在面對中國大陸低價競爭的挑戰下,積極帶領螺絲螺帽產業運用政府資源,投入產業技術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同時在創新研發的過程不忘申請專利,強化技術保護力。

近年,為了推動扣件產業轉型,政府端出了多項研發補助政策,案例公司成立迄今積極申請各項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計畫(以下簡稱「科專計畫」),在技術上進行突破,同時也於研發計畫過程中,提出專利申請,保護公司研發結晶。此外,張董事長更提到近期工業局推出「螺絲螺帽產業Nice輔導計畫」,積極輔導業者投入優質產品、智慧設備與綠色製程等層面之技術升級,邁向智慧化工廠,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襲的洪流中,塑造我國螺絲螺帽產業的新實力!

醫材產業行銷生態大不同,創立新公司延伸市場觸角

近代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全球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在超高齡人口比例不斷增加的情形下,醫材產業市場也逐漸坐大,其中牙齒功能的維護,是老年生活健康維持的基礎,有好的咀嚼功能,方能讓人體正常吸收營養,維持身體健康;此外,隨著國人經濟收入提高,對於外表日益重視、醫美風潮日盛,對於植牙高花費接受度漸提高,使得國內植牙市場產值從2000年到2011年增加48倍之多,且根據預測到2021年,植體需求量可望放大到100萬根,可見此市場需求發展甚快、需求量大,是未來熱門的醫材主題之一。

張董事長原為螺絲大廠之經營者,在政府推動產品高值化的過程中,投入了航太、醫材等新領域技術的發展,由於醫材產業的技術、市場推廣模式與本業大不同,張董事長遂成立醫材領域之子公司,由該公司全心投入醫材領域技術的發展與市場營銷。

在投入植體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張董事長與多位口腔專家合作,從植牙技術、植體材料等層面進行技術創新,此外更發展出自有品牌的植牙系統技術,成立專業團隊提供植牙系統之專業培訓與諮詢服務,希望可在國內市場與國外品牌一較高下。除了植體的技術發展外,案例公司也投入骨科醫材的研發,推出系列產品。

張董事長提到,在醫材產業除了公司擁有技術之外,各式各樣的臨床實驗報告、認證、論文發表更是重點,以植體為例,此項產品需要安置於口腔內部,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需要考量到材料是否符合生醫等級、以及在生產過程是否確實滅菌,避免牙根植入口腔後,產生其他併發症,危害病人身體健康。因此,投入醫材產品發展與傳統螺絲螺帽產業全然不同,需要重新學習、建立產業脈絡,打造優質的產品與服務。

科專計畫帶動技術創新,專利保護持續投入

案例公司的母公司在政府推動扣件產業高值化的政策下,曾參與政府的研發聯盟,朝向航太領域發展,在與政府合作上相當有經驗。而在航太扣件研發時,公司發現此高階扣件的前段製程與醫材中骨科、牙科的製程相近,因此開始投入相關研發,並在有初步成果後成立新公司營運。

但是,跨入醫材產業技術門檻甚高,除了要有技術外,醫療產業注重的是動物實驗、臨床驗證等試驗工作,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下,案例公司充分利用政府研發計畫補助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同時也與醫學院校合作,進行各類臨床試驗。張董事長提到,公司成立這幾年陸續申請多項科專計畫,在計畫執行過程中,除了進行技術研發外,也會將該等研發成果申請專利,因此目前公司在醫材的專利佈局上,囊括植體材質、施作流程等,佈局範圍則以我國及未來即將前進發展的中國大陸為主。

案例公司在專利上,隨著科專成果的產出,雖然積極提出申請;但無奈的是,在近期也遭受到國內植牙名醫之專利侵權指控,該醫師希望透過此樁專利訴訟事件,取得案例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產品代理權利,拓展其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經營版圖。

張董事長提到,該位醫師在國內大量針對植牙、口腔醫療技術進行專利申請,但是該等技術在業界已運用多年,當公司面對此專利控訴時,為避免誤將產業運用多年的技術,發給特定對象專利權,對產業發展造成衝擊,亦能適時提出證據據理力爭,避免公司權益遭受損害。

積極產出臨床報告、專業論文,提升市場信心

不過,在醫材產業除了擁有專利與技術外,臨床實驗報告與SCI研究論文發表更是不可缺的。張董事長說,在醫材產業中,醫師承擔評估採用產品風險的重任,臨床實驗數據、認證與研發論文是說服醫師採用產品的重點之一。

在進行臨床實驗、取得各國醫材認證上,案例公司成立初期,積極尋覓對象,早期曾與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工研院等單位合作,進行人工牙根相關技術之研發突破,有效累積公司在植體技術上的專業研發能量;爾後,也因地緣關係,陸續與高雄醫學大學、成功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等鄰近學校成為合作伙伴,甚至與醫學中心合作,進行各項技術發展、臨床試驗,取得相關統計數據,持續精進產品。

除了動物實驗等數據及報告的產出外,案例公司也進駐高雄醫學大學育成中心,由育成中心協助取得我國、歐盟、美國、中國大陸等地之醫材產品認證,藉由專業資源的引入,掌握各國醫療法規的申請規範,加速產品認證的進行,邁出公司跨入全球市場的腳步。

MIT人工牙根市場尚未克服信心考驗,待時間醞釀

案例公司在技術與產品上已發展完整,目前在市場上面臨的挑戰是牙科醫生對於國內植體產品信心仍不足,而病人也崇尚外國品牌,故要在市場上大展身手仍需要相當心力克服。

張董事長提到,在國內植牙市場上,歐美品牌之植牙價格約在8萬以上、韓國品牌約在6~7萬,我國品牌僅有5~6萬的價格,價格差異大;而植牙價值也會因為地區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價差,在北部價格約8~10萬,愈往南部價格愈低,價差大概有5成。在政府的輔導下,國內廠商經過這幾年的投入,植體產品品質在各項數據佐證下,品質已可與歐美國家匹敵。但在市場上,醫療診所仍以採用國外產品為主流,一來可增加病人的信心、二來可從中賺取服務價差,提高診所營收。

這樣的現狀仍待整體市場環境的調整才有機會扭轉。張董事長說到,植牙成功與否影響因素相當多,其中植體僅佔不到三分之一,其他包括了病人健康狀況、植牙醫師經驗、植牙手術施作方式、病人術後保養等都是影響植牙成功的要素,因此產品要加速走入市場,需要的是政府介入輔導,讓此類生醫科專計畫成果,真正可被國內醫療體系接受,協助推動市場化,才能讓國內醫材產業發展生生不息。

智慧化製造是台廠生存必備的能力

案例公司除了在醫材領域持續研發外,在技術發展的過程中,也結合政府積極推動的生產力4.0政策,透過「螺絲螺帽產業Nice輔導計畫」,使技術、設備、製程等層面朝向智慧化生產、綠色環保政策發展,進行技術升級轉型。

在生產力4.0的趨勢下,張董事長也提出未來公司要走向的是「設計中心」的概念,當醫療院所提供病人的病例資料後,便能在植體公司完成植體的設計,並將檔案傳送至診所端,從診所的3D印表機直接列印植體,使植牙服務更佳客製化,縮短植牙療程。

而在扣件產業中,此一概念也將普及化,各式航太、車用扣件,可以客製化生產,符合客戶端各式各樣需求,此等技術能量是我國廠商要加速發展的能力,唯有具備製造業服務化的能力,才能免於被第四次工業革命之時代所淘汰。

結語

對於植體產業在國內市場上發展的現況,張董事長認為除了政府加速輔導國內醫療體系採用國內研發自製之產品外,也可透過政府單位舉辦國際性的競賽,邀請各國植體廠商齊聚我國,進行植體產品競賽評鑑。透過這樣的國際競賽,一來可提升我國植體產業在全球市場上的能見度、二來也可讓醫材產品之品質更具公信力,為我國植體產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加速植體產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