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使用script可是您的瀏覽器並不支援

壹、前言

隨著網際網路、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3D列印等科技日趨成熟,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逐漸融合,催生「智慧製造」時代的來臨!

德國於2013年率先提出「智慧製造」,又稱之為「智慧4.0」、「生產力4.0」,並將之列為《高技術戰略2020》十大未來專案。在這波變革中,將打破原本的產業供應鏈,客戶端可以直接在線上下單,製造端便能即時客製化製造商品,以因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以運動大廠Nike、adidas為例,兩家公司在2016年均已推出專屬訂製鞋,從鞋面、中底到內襯有多種不同的選擇,客戶下單後,一週內就可以拿到自己專屬的球鞋,改寫一雙球鞋需要540天製造的歷史。

在這樣的高度客製化時代下,製造商們需要擁有即時應變力,在備料、製程上、售後維護上都需一一突破,製造業轉型已勢在必行;此外,智慧製造更可降低生產維護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因應彈性生產及解決缺工等問題,國際上大型企業早已摩拳擦掌投資智慧製造技術。

在智慧製造中,「工業物聯網」是製造業轉型的核心,將工廠中各式機台的數據,透過網路傳輸至雲端,再將這些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便可挖掘製造過程中機台維護、人員操作、產製等實況,讓生產流程更為自動化、彈性化,提高產品良率;此外,若再與市場端的消費者行為分析結合,便可讓製造商在備料、生產、庫存壓力上大大減輕,且可針對顧客端之客製需求即時生產,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在這樣的趨勢中,市場巨擘紛紛提出各項智慧製造計畫,諸如:IBM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思科(Cisco)的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 IoE)、奇異電子(GE)的工業互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與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IIoT)、Gartner的數位企業(Digital Business)、阿里巴巴的C2B商業模式、海爾的互聯工廠與智慧家庭等,都是利用工業物聯網機制,蒐集數據,並將大數據分析結果運用於決策過程,甚至結合企業經營的每一層面,從消費者探索、消費者參與設計、新興產品開發、智能工廠生產、智能物流運籌與售後服務維修等進行整合,以即時應變各種市場變化。